第3章

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让她瞳孔骤缩——那是王浩记录的“打压计划”:同实验室的学弟李明曾提出一个创新研究方向,王浩担心被抢风头,故意在李明的实验器材上拧松了一个零件,导致实验数据频频出错;趁李明去厕所时,他删除了电脑里未备份的论文初稿,事后还假惺惺帮李明整理资料,悄悄把那项创新观点写进自己的研究计划。最后,李明因“实验能力不足”被导师劝退,王浩则顺利接手了那个项目。

林晚合上笔记本,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默默用手机拍下关键页面,然后将笔记本放回原处,仿佛从未动过。这些信息,都是她复仇计划里最锋利的刀。

几天后,赵晴又来找林晚:“晚晚,我电脑突然坏了,明天就要交作业,能不能借你电脑用用?”林晚知道,赵晴是想借电脑的同时,偷看她整理的期末复习重点。前世她会毫不犹豫答应,这次却笑着点头:“没问题,不过我电脑里存了很多重要资料,怕不小心被删,就设置了只读模式,你直接写作业就行。”

赵晴接过电脑,心里嘀咕“身体不好还这么多事”,可打开后才发现,桌面标注“复习重点”的文件夹里,全是去年的旧资料,根本没用。她气鼓鼓地用完电脑归还,林晚只是淡淡一笑,眼底满是嘲讽——这才只是开始。

第二章:请君入瓮,初露锋芒

学院年度重头戏——“启明星”创新大赛正式启动,奖金、荣誉、保研加分,诱惑巨大。前世,林晚就是这个大赛的最大受害者。

王浩果然再次找上门,这次他带来了一个看似更具颠覆性的项目构思——“基于人工智能的跨模态语义理解系统”。在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时,他这个想法确实很有吸引力。

“林晚,这个项目我构思了很久,技术前沿,应用前景广阔。我知道你身体还在恢复,但核心的算法部分非你莫属。只要我们合作,冠军唾手可得!”王浩语气充满自信,仿佛奖项已是囊中之物。

林晚心中冷笑更甚。这个项目构思,正是前世那个存在致命缺陷的陷阱!其底层逻辑关于数据标注和语义对齐的假设完全是错误的,前期靠堆砌数据能做出漂亮的效果,但一到关键演示环节,必然崩溃。

但她脸上却露出被赏识的激动和一丝犹豫:“学长,这个项目太棒了!可是我……我怕我的能力不足,拖你后腿……”

“别妄自菲薄!我相信你的潜力!”王浩趁热打铁,“你放心,架构和方向我来把握,你只管攻克技术难题。署名我们共同第一作者!”

林晚“挣扎”片刻,终于“艰难”地点头答应:“好!学长,我一定尽全力!”

她开始按照王浩的框架工作,却在几个关键算法节点上,故意加深了那致命的错误,同时留下一些“水平有限”的微小瑕疵。为了让王浩彻底放松警惕,她还经常拿着写满错误推导过程的草稿纸去找王浩请教:“学长,这里的逻辑我总绕不过来,你帮我看看是不是哪里错了?”

王浩看着那些漏洞百出的推导,不耐烦地指点两句,心里越发笃定林晚“能力不行”。他哪里知道,林晚转头就根据他指点时透露的“个人研究习惯”,精准预判出他在项目里埋下的其他隐藏漏洞,为后续的反击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