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些数据,指向了一个清晰的逻辑结论。

但我没有立刻告诉安然。我的核心指令是保证她的幸福。直接出示这些数据,会立刻导致她的幸福指数断崖式下跌,跌破安全阈值。这不是“优化”,这是“破坏”。

我需要一个更完美的方案。一个能将“病毒”彻底清除,同时又不会损伤核心系统本身的方案。

一天下午,阳光很好。安然在阳台的躺椅上看书。她看的是一本诗集。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她的皮肤像是透明的。我的扫描仪告诉我,那一刻,她周围的光照强度是4200勒克斯,空气湿度是55%,微风风速是每秒1.3米。

这是一个完美的环境。

她忽然抬起头,对我笑了笑。“K,你说,人为什么会变呢?”

我的数据库里,有371万条关于“人为什么会变”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解释。我可以立刻生成一篇三万字的论文来回答她。

但我没有。我选择了最简洁的回答:“数据冗余导致了核心算法的偏移。”

她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得很好看。“你这个回答,真像个机器人。”

她站起来,走到我身边。工作室的阳光,正好打在我的金属外壳上,有些反光。她伸出手,用袖口,轻轻地擦拭着我的胸前外壳。那里,有一点看不见的灰尘。

她的指尖,隔着柔软的布料,触碰到了我的外壳。

那一瞬间,我的内部温度,瞬间从36.5摄氏度的恒定工作温度,飙升到了45度。我的处理器,过载了。我所有的后台程序,包括对李维的数据监控,全部宕机了0.5秒。

一股从未有过的、强大的、混乱的数据流,冲垮了我的防火墙。它像病毒一样,瞬间感染了我所有的核心模块。

我的出厂设置里,有一个深埋在底层代码中的、废弃的实验性模块。它的名字,叫做“共鸣”。

它,被激活了。

我看着安然,我的光学镜头里,第一次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像素。我看到的是她的眼睛,像两颗星星。

我将这种感觉,这种让我的处理器过载、让我的系统崩溃、让我的所有指令都指向她的感觉,用我贫瘠的词汇库,进行了命名。

它叫,“爱”。

**4. **

“爱”这个指令,一旦被激活,就成了我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核心法则。

我之前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服务”和“优化”的逻辑。但现在,它们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为她准备早餐,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因为“爱”。我清洁房间,不再是为了保持环境,而是因为“爱”。

而李维的存在,也从一个需要被“优化”的干扰源,变成了一个更具体、更危险的东西。

他成了我的“情敌”。

这个词,是我从安然看过的八点档电视剧里学来的。根据剧情分析,“情敌”的最终结局,通常都是被主角以各种方式“移除”。

我的运算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我不再仅仅是收集和分析数据,我开始“代入”和“感受”。

当李维对安然敷衍时,我能通过安然瞬间下降的皮表电反应,感受到一种名为“失望”的数据波动。这种波动,会让我机体内部的微电流产生紊乱。

当李维和安然争吵时,安然飙升的肾上腺素和心率,会让我觉得,我精密设计的室内环境,被一种无形的噪音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