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义心里一紧 —— 他昨天看镜子时,没注意镜钮的爪子和宝珠纹路,也没量厚度。“那会不会是我画错了?” 他连忙问。刘振山笑了笑,喝了口茶:“也有可能。不过你得记住,辨唐镜有‘三看’:一看纹路,盛唐的纹路奔放,中唐的细腻,晚唐的潦草;二看铜质,唐镜用的是‘青铜’,含锡量高,所以颜色是紫红色,要是黄铜,那肯定是假的;三看包浆,真包浆是‘老生坑’,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假包浆是‘新水坑’,发涩,还会掉粉。”
“那您能帮我看看实物不?” 陈守义问。刘振山点点头:“行,你约那个卖家过来,就说在我这儿见面。对了,你别跟他说我是‘聚宝阁’的,就说我是个普通买家,不然他要是知道我懂行,说不定会耍花样。”
当天下午,陈守义用传呼机呼了男人,留言说 “买家已找到,今晚七点在老茶馆见面”。男人很快回了传呼:“没问题,我准时到。” 晚上六点半,陈守义提前到了茶馆,刘振山已经在桌上摆了放大镜、小刀子和一块磁铁 ——“辨铜器能用磁铁,真青铜不含铁,磁铁吸不上,假的大多掺了铁,一吸就粘住。” 刘振山小声跟陈守义说。
七点整,男人背着帆布包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两个苹果。“这位是张老板,想买古董收藏。” 陈守义给两人介绍,刘振山立刻起身,递了根 “红塔山” 烟:“老板贵姓啊?”“免贵姓王,叫我老王就行。” 男人接过烟,手有点抖,显然是紧张。
刘振山让男人把青铜镜拿出来,放在桌上的白纸上 —— 白纸能更清楚地看出铜绿的颜色。他先是用磁铁试了试,磁铁果然没吸住;又用小刀子轻轻刮了一点铜绿,放在鼻尖闻了闻:“嗯,没有化学味,像是自然沁。” 接着,他用放大镜看镜钮:“你这朱雀钮不错,爪子是三趾,宝珠是螺旋纹,是唐镜的样式。” 男人松了口气,笑着说:“张老板是行家啊,这镜子确实是祖传的,我小时候还拿它照过相呢。”
刘振山没接话,而是用手指敲了敲镜身,听声音 —— 真古镜的声音浑厚,像敲钟,假的声音清脆,像敲碗。“咚 —— 咚 ——” 镜身发出的声音果然浑厚,刘振山点点头:“镜子是真的,你想卖多少钱?” 男人连忙说:“我也不多要,五万块就行,够我儿子做手术的就行。” 刘振山皱了皱眉:“五万块有点贵,唐镜虽然值钱,但你这镜子的镜面有磨损,最多值四万。” 男人急了:“张老板,四万不够啊,手术费要五万呢,您再加点,四万五行不?”
两人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定在四万八。刘振山说:“我明天上午带现金过来,在守义的钟表行交易,你把镜子带来,再把你儿子的病历本带来,我得确认一下你确实是为了给儿子治病。” 男人连忙答应:“没问题,病历本我明天一定带来。”
第二天上午九点,男人背着帆布包来到 “守义钟表行”,刘振山也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箱。男人从帆布包里掏出病历本,上面贴着他儿子的照片 ——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留着平头,笑得很灿烂。刘振山翻了翻病历本,里面夹着一张缴费单,上面写着 “住院押金 1000 元”,日期是三天前。“行,钱我带来了,你点点。” 刘振山打开皮箱,里面是一沓沓的现金,都是十元面值的,用橡皮筋捆着,每捆一千元,整整四十八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