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巷口诡影

林砚第一次注意到那条小巷,是在入职“老城档案修复所”的第三天。

档案所藏在钟楼街深处,灰砖外墙爬满枯死的爬山虎,门楣上的铜牌被岁月磨得发亮。所长老周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总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说话时喜欢用指节叩击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像在敲某种暗号。“钟楼街就这点好,安静,”老周第一天带他熟悉环境时,指了指档案所斜对面的巷子,“就是那巷口别靠近,尤其正午,老辈人说那地方‘晒不透’。”

林砚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巷子口立着根断了半截的石桩,上面刻着模糊的“仁里”二字。巷内两侧是斑驳的青砖房,屋顶的瓦片间长着半枯的瓦松,正午的阳光照在巷口,却像被无形的屏障挡着,只在地面投下一道清晰的明暗分界线,巷内始终浸在一片冷白的阴影里,连风都好像绕着走。

“晒不透?”林砚皱眉,他做档案修复这行,对老城区的传闻向来好奇,“是说采光不好?”

老周却突然停住叩击桌面的手,眼神沉了沉:“是光不敢进去。三十年前,那巷子里死过七个人,全是正午走进去的,最后只找着六具尸体,剩下那个……连骨头都没见着。”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后来有人说,正午的巷子会‘换东西’,你走进去,出来的可能就不是你了。”

林砚当时只当是老辈人的迷信。他自小不信鬼神,大学读的文物保护专业,经手过不少据说“带邪性”的老物件,从未遇到过怪事。直到一周后,他亲眼看见那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

那天是周六,档案所只留他一人整理民国时期的户籍档案。正午十二点,阳光最烈的时候,他听见巷口传来“嗒嗒”的声响,像有人穿着木屐走路。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老太太从巷子里走出来,蓝布衫的袖口磨得发白,手里挎着个竹篮,篮子上盖着块青布,看不清里面装着什么。老太太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在阴影与阳光的交界处,鞋底似乎从未沾到过阳光,脚边总跟着一圈淡淡的冷雾。

林砚觉得奇怪,起身走到门口。老太太刚好走到档案所对面的杂货店门口,杂货店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门口择菜,见了老太太,突然像被烫到一样跳起来,手里的青菜撒了一地,嘴里念叨着:“正午……怎么敢走出来……”

老太太没理他,只是慢慢掀开竹篮上的青布。林砚隔着街看过去,只见篮子里铺着层白纸,纸上放着七个白瓷碗,碗口都朝着巷口的方向,碗里空空的,却泛着一层冷光,像刚从冰水里捞出来。老太太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些暗红色的粉末,她用手指蘸了点粉末,轻轻撒在每个碗里,粉末落在碗底,竟慢慢聚成了人的形状,小小的,像孩童的剪影。

“您这是……”林砚忍不住开口。

老太太突然转头看他。她的脸很白,不是正常人的苍白,是像纸一样的死白,眼睛很大,却没有瞳孔,只有一片浑浊的白,像蒙着层雾。林砚被她看得浑身发毛,刚想后退,老太太却突然笑了,嘴角咧开一个极不自然的弧度,从嘴角到耳根,像被刀划开的口子,“年轻人,要不要进来坐坐?巷子里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