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长江下游的暮色来得总比山里早,陈青禾站在渡口石阶上,看着夕阳将江水染成金红交错的长练。这是1946年秋,战争结束已一年有余,江岸边的弹痕却被新生的苔藓悄悄覆盖,仿佛这片土地急于忘记什么。

“青禾,上船了!”林教授在船头招手,他花白的头发在江风中扬起,像一团蒲公英。

青禾提起简单的行囊,踏上吱呀作响的跳板。这是一艘老式木壳客船,“江安号”三个字在船身上依稀可辨。此行是应大学南迁时的承诺——战后回去收集散落民间的文物古籍。青禾作为林教授最得意的学生,自然随行。

“两间房,到李家镇。”林教授对船老大说。

船老大是个满脸风霜的汉子,数了数钞票,嘟囔道:“就两站路,明早就到。夜里行船,几位莫乱走。”

船舱低矮,泛着桐油和河水的混合气味。青禾安置好行李,站在窄小的窗前望去。江上雾气渐起,对岸的灯火如同隔了一层薄纱。战争改变了太多,她想起八年前离家求学时,长江上还是千帆竞发,如今却冷清了许多。

“睡不着?”林教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

青禾转身笑了笑:“想起以前南迁时,我们也常坐这种船。”

“是啊,那时候整船整船都是书,你总是趴在箱子上睡觉,说怕它们长腿跑了。”林教授眼里有慈祥的光。

师徒二人正说着,甲板上传来一阵嘈杂。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带着两个伙计模样的人上了船,他们抬着一口沉甸甸的木箱,箱角包铜,看起来非同一般。

“轻点!这里面是瓷器,碎了一个你们一年工钱都赔不起!”中年男子喊道,额头上沁着细汗,不知是累的还是紧张的。

船老大皱着眉打量那口箱子:“什么货?要加钱。”

“就到李家镇,按规矩来便是。”中年男子塞过几张钞票,船老大便不再言语。

青禾注意到,那口箱子虽然考究,却有几处磨损严重,像是历经长途跋涉。更奇怪的是,箱体一侧隐约露出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被刻意刮去了一半。

夜深了,江安号缓缓离岸,机器的轰鸣声在静谧的江面上格外响亮。青禾躺在窄小的床铺上,听着江水拍打船身的声音,迷迷糊糊间,似乎还听到了若有若无的啜泣。

她以为是梦,翻了个身。但那声音越来越清晰,像是从隔壁舱室传来。

青禾披衣起身,轻轻推开门。走廊上空无一人,只有一盏煤油灯在微风中摇曳。啜泣声似乎是从那口神秘箱子所在的舱室传来的。她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过去。

舱门虚掩着,青禾探头望去——箱子静静地立在角落,旁边是那个中年男子,他跪在地上,肩膀微微颤抖。

“先生,您没事吧?”青禾轻声问。

男子猛地回头,慌忙擦去眼泪:“没、没事,只是想起些往事。”

青禾的视线却定格在箱子上。在舱内稍亮的光线下,她清楚地看到箱体上那个被刮花的印记旁,有一小块残留的图案——一只简化了的飞鸟。

“这箱子……”青禾不由自主地走上前。

男子警觉地站起,挡在箱子前:“小姐,请回吧,夜深不便。”

青禾只得退出,但那一夜,她再没能合眼。那只飞鸟的图案,她在图书馆的古籍上见过,是江南一个古老藏书世家的标记——李家。而他们明天要去的,正是李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