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脚步顿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但没吭声,低着头快步上了楼。
有些事,没必要跟外人掰扯,自己心里明白就行。
老李头的腿脚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年轻时在建筑工地扛水泥落下的毛病,年纪一大,风湿关节炎全都找上门来了。
去年冬天一场冷雨过后,他下楼梯时脚下一滑,摔了个结结实实,当时就起不来了。
李婶年纪也大了,身子骨弱,根本搬不动他。
电话打到我这,我撂下手里的事就跑了过去,和小慧一起,手忙脚乱地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
住院那一个多星期,我下了班就往医院跑,陪夜、打饭、扶着上厕所。
小慧在家也没闲着,变着花样炖汤,骨头汤、鸡汤,让我用保温桶装着带过去。
同病房的病友看不过眼,羡慕地对老李头说:“老爷子,您这儿子可真孝顺!比亲生的还强!”
老李头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转过头看着我,眼神里有感激,有愧疚,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尴尬。
我心里头也是五味杂陈,说不上来是个什么滋味。
李婶拉着小慧的手,一个劲地道谢:“小慧啊,真是……真是麻烦你们小两口了,我这心里头……过意不去啊……”
小慧拍拍李婶的手背,语气温和:“姨,您快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小辈应该做的。”
老李头出院后,腿脚落下了病根,走路离不了拐杖,上下楼更是困难。他们家换煤气罐、买米买面这些力气活,自然而然地就全落在了我肩上。我爸妈那边很快得了信儿,把我叫回去,语重心长地谈了一次。
我妈一脸愁容:“大军,你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了,你有小慧,有妞妞,是个有家口的人!老这么往那边跑,小慧心里能没想法?日子长了,她娘家那边能没意见?别因为些外人,闹得自己家里鸡犬不宁的!”
我闷着头说:“妈,我知道轻重。小慧她……她挺通情达理的,没说什么。”
我爸在一旁叹了口气,接过话头:“你呀,从小就是心肠软,抹不开面儿。丽丽那孩子是挺好,可人都走了三年了,再深的情分,也差不多该放下了。听爸一句劝,差不多就行了,别最后惹一身骚,里外不是人。”
我没听他们的劝。我心里有自己的主意。我总觉得,丽丽要是地下有知,肯定也希望我能替她照应点她年迈的父母。这份责任,我既然扛起来了,就不能轻易放下。
*第二章
让我欣慰的是,小慧确实没说什么埋怨的话。她是个明白人,懂得人情冷暖。有时候,她甚至会主动提醒我:“大军,天冷了,我看李叔那棉袄都旧了,不暖和了。周末咱去看看,我给叔和姨一人买了件新羽绒服。”或者,“是不是该去看看李叔了?我买了点好消化的糕点,你带上。”
妞妞一天天长大,开始懂事了。小丫头古灵精怪,有次从老李家回来,她仰着小脸问我:“爸爸,为什么我们老是去看李爷爷和张奶奶呀?姥姥说,他们不是妈妈的爸爸妈妈。”
我被她问得一愣,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跟一个孩子解释这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牵绊。
小慧正在厨房收拾,听见了,擦擦手走出来,把妞妞搂在怀里,温柔地说:“因为李爷爷和张奶奶是好人,他们年纪大了,需要帮助。妞妞也要记住,要做一个善良的、愿意帮助别人的好孩子,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