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的挑衅升级了,他似乎在玩一个残酷的捉迷藏游戏,而苏眠就是那个被蒙住眼睛的寻找者。他熟悉警方的工作流程,甚至可能就在他们身边。
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笼罩在专案组上空。内部排查悄然启动,每个人都被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苏眠更是感到如芒在背,她开始怀疑每一个擦肩而过的同事,每一个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
她强迫自己冷静,反复观看那段视频,不放过任何细节。那个背景……淡蓝色的瓷砖……法医中心的墙壁大多是白色或浅绿色。倒是中心楼下那个几乎废弃的、以前用来存放清洗工具的旧储物间,似乎是那种老式的淡蓝色瓷砖。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她立刻叫上李振和两名刑警,赶往那个旧储物间。
储物间里堆满了杂物,积满了灰尘。在手电光的照射下,他们在一排废弃柜子的最底层,发现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
打开油布,里面是一个老式的录音机,旁边放着一盒磁带。
按下播放键,沙沙的电流声后,那个经过处理的电子音再次响起:
“你很聪明,苏医生。但聪明救不了所有人。还记得‘灯塔’吗?”
“灯塔”……这个词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苏眠记忆深处一扇尘封的门。五年前,她刚独立负责案件不久,曾接手过一个系列失踪案,失踪者都是边缘人群,案件调查阻力重重,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而成为悬案。当时有一个匿名的线人,曾通过一个公共电话亭给她提供过线索,署名就是“灯塔”。但后来线索中断,“灯塔”也再无音讯。
凶手怎么会知道“灯塔”?难道他和当年的案子有关?或者……他就是“灯塔”?
录音机的发现,证实了凶手对法医中心的熟悉程度,内部人员的嫌疑急剧上升。紧张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
就在警方集中精力内部排查时,第三具尸体出现了。这一次,凶手没有隐藏,而是直接将尸体丢弃在了法医中心后门巷口的垃圾箱旁。尸体同样被“清洗”过,但这一次,在死者的手掌心,用刀刻下了一个清晰的单词:“镜子”。
同时,警方通过技术手段,终于追踪到了那个加密号码的一次短暂开机信号,位置竟然就在市局大楼附近,信号源高度移动,最终消失在通往郊区的高速公路方向。
李振当机立断,一方面派人沿高速公路追查信号,另一方面,加强对苏眠的贴身保护,并开始深入调查苏眠过去经手的所有悬案,特别是与“灯塔”相关的部分。
苏眠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三起案件的所有卷宗、物证照片,以及那本染血的日记。凶手的形象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他极度自负,追求某种扭曲的“完美”和“洁净”;他有医学或解剖学背景,熟悉警方办案流程;他对苏眠有着病态的执着,这种执着似乎源于过去某个未解的结。
“镜子……”苏眠反复思索着这个单词。它可能意味着自省、反射,也可能是指代某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某个人。
她想起了日记中那些对她生活细节精准的描述,想起了凶手对她过去的了解。一个大胆而可怕的念头浮现:凶手,会不会是她认识的某个人?甚至可能是她曾经信任的人?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她的工作和生活,却隐藏着自己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