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这些,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反锁了门。窗外,城市在雨水中浸泡着,一片模糊。她给自己冲了杯浓咖啡,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稍微压制住了那阵从心底冒上来的寒意。
她重新戴上手套,打开了证物袋。这一次,她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者,而是像一个法医审视尸体一样,审视着这本日记。
纸张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廉价笔记本用纸,没有任何特殊标记。墨迹,经过初步的试剂检测,前期的深褐色部分确实含有血液成分,而且是人血,血型与死者一致。这意味着,凶手是用死者的血,写下了前面那些充斥着扭曲窥视感的文字。
而最后一页那未干的黑色墨迹,是普通的碳素墨水,书写时间初步判断就在发现尸体前的数小时内。
凶手在处理好尸体,将钥匙塞入死者胃中之后,甚至可能在警方抵达现场附近巡查时,才从容地来到废弃车站,写下了这最后一句话。
嚣张,冷静,并且……目标明确地指向她。
日记的内容杂乱无章,但信息量巨大。除了那些令人不适的生活细节记录,还夹杂着一些像是代码般的数字、简笔画的地图片段,以及一些断断续续的、充满怨恨和嘲弄的句子:
“他们都以为完美存在,但腐烂才是真理。”
“你切割过那么多身体,能看清灵魂的样子吗?”
“清洗……必须彻底清洗……”
“时间快到了,苏医生,你准备好了吗?”
最让苏眠在意的是其中一页,画着一个粗糙的解剖台草图,旁边标注着一个日期,就是三天前。而那个草图的某些细节,与她此刻身处的这间法医中心的老旧解剖间,有几分相似。
这不是随意的恐吓。凶手对她工作的环境,对她的行为模式,都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
天亮时分,刑警队重案组正式介入,牵头的是队长李振。一个经验丰富、眉宇间带着疲惫但眼神锐利的中年男人。听了苏眠的汇报,看了那本日记,李振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针对警务人员的极端威胁。”他下了论断,“苏医生,从现在起,你出入必须有人员陪同。我们会对你家进行布控,同时全面排查你的社会关系,寻找可能的结怨对象。”
警方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对日记本的深入检验、对死者身份的全力追查、对监控录像的海量筛查,同时进行。
苏眠没有被动等待。她反复研究日记里的那些碎片信息。那些数字,她尝试了各种解码方式,最终发现其中一组可能对应着市图书馆的某种图书编码系统。而另一组简笔地图,经过与城市地图的比对,指向了南城区一个即将拆除的老旧居民区。
她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李振。李振虽然对苏眠擅自“破译”线索有些微词,但还是立刻派出了人手分别前往图书馆和那个居民区。
前往图书馆的小组带回了一本被遗弃在角落旧书区、书页中夹着一张小纸片的医学书籍。纸片上打印着一行字:“第一个礼物,在起点。”
而前往南城老居民区的小组,在排查到一栋即将拆除的筒子楼时,在三楼一个空置房间的壁橱后面,发现了一个隐蔽的隔层。里面放着一个透明的塑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