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纽约的雨夜总是带着一种特殊的喧嚣,雨滴敲打着高楼窗户的声音与街道上模糊的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形成都市特有的交响乐。伊森·韦伯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手中威士忌杯里的冰块已经融化殆尽,他却浑然不觉。

五十二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花白的头发凌乱地搭在额前,西装皱巴巴地挂在消瘦的骨架上。他的眼睛下方是深深的黑眼圈,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灯火。

“韦伯先生?”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已经很晚了,您需要休息。”

伊森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晃动着杯中的液体。助理莉娜总是这样关心他,就像十年前马库斯还在时一样。马库斯·格林不仅是他的经纪人,更是他音乐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而如今,两人都已不在。

“我把明天的日程调整了一下,上午十点才需要去录音棚。”莉娜继续说道,声音轻柔得像是在安抚一只受惊的动物。

伊森终于转过身,公寓的昏暗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没有必要调整,我睡不着。”

莉娜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她知道这位曾经叱咤音乐界的传奇作曲家已经近三年没有创作出任何新作品了。舆论从最初的期待转为失望,现在几乎已经遗忘了他。音乐界是健忘的,再亮的星也会陨落,被新星取代。

“那我把新收到的合作邀请放在桌上了,也许您可以看看。”莉娜轻轻将一叠文件放在堆满乐谱和书籍的茶几上,“其中有一个来自中国的项目,看起来很有意思。”

伊森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重新转向窗户。莉娜叹了口气,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公寓。

雨下得更大了。

---

第二天早晨,伊森被刺眼的阳光惊醒。他竟在扶手椅上睡了一夜,脖子僵硬得像块木板。雨后的纽约清新得不真实,阳光透过玻璃窗洒满整个房间,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他的目光落在茶几上那叠文件最上方的一份装帧精美的邀请函。封面是深邃的蓝色,上面用烫金中文和英文写着“寻找遗失的声音——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保护计划”。

伊森皱了皱眉,通常这类文化保护项目不会找上他。他以现代实验性作曲闻名,或者说,曾经闻名。他随手翻开邀请函,里面附着一张照片:一座横跨在深邃峡谷上的古老绳索桥,桥的另一端隐没在云雾中,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

照片下方有一行手写的小字:“有些声音只有在寂静中才能被听见。”

不知为何,这句话像一根细针刺入了伊森麻木已久的心。他想起二十年前与马库斯的对话,那时他们刚合作完成《都市交响曲》,一系列以城市噪音为素材的先锋作品让他们一举成名。

“现代人太害怕寂静了,”马库斯当时说,手里把玩着一个老式磁带录音机,“他们用耳机、视频、无休止的聊天填满每一秒,却忘了寂静本身也是一种音乐。”

伊森当时不以为然地笑了:“寂静是音符的缺失,马库斯。”

“不,我亲爱的朋友,寂静是音乐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的状态。它是容器,承载着所有声音。”

伊森摇了摇头,把回忆赶走。他继续阅读邀请函内容,这是一个由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基金会发起的项目,邀请国际音乐家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记录并保护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项目为期三个月,期间将深入多个偏远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