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阿吉和阿花渐渐成了老巷里的“名人”。巷口的小卖部老板会给它们留小鱼干,隔壁的小朋友会带着猫粮来看它们。林晚秋的书也出版了,书的扉页上,她写了一句话:“献给阿吉和阿花,还有那些温暖的时光。”
冬至那天,林晚秋煮了饺子,放在院子里的藤桌上。阿吉和阿花蹲在桌边,等着她喂。风卷着桂树叶落在桌上,林晚秋看着两只猫毛茸茸的脑袋,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阿吉的那个傍晚——它缩在邮箱后面,怯生生地看着她,而现在,它已经成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伴。
“阿吉,阿花,新年快乐。”林晚秋轻声说。阿吉蹭了蹭她的手,阿花则叼着一块饺子皮,放在她的手边。月光透过桂花树的枝桠,落在它们身上,暖融融的,像外婆以前织的毛衣。
老巷的夜晚很安静,只有两只猫的呼噜声,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林晚秋知道,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这样温暖的时光——有阿吉,有阿花,有老巷的烟火气,还有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她拿起笔,在稿纸上写下新的故事开头:“在一个飘着桂花香的傍晚,一只橘猫遇见了一个女孩,从此,他们的故事开始了……”
又一个冬至,巷口的路灯早修好了,暖黄的光铺在青石板上,把林晚秋和两只猫的影子拉得很长。阿吉走在最前面,尾巴竖得笔直,时不时回头等她;阿花则黏在她脚边,爪子偶尔会勾住她的裤脚,像怕她走丢。
院子里的桂花树又落了些叶子,藤椅上搭着林晚秋新织的浅灰色围巾——去年冬天阿吉总爱蜷在围巾上打盹,毛线沾了不少橘色猫毛,她也没舍得洗。刚推开院门,阿吉就率先跳上台阶,用爪子挠了挠门,像是在提醒她“快开门,我要吃小鱼干”。
林晚秋笑着掏出钥匙,刚打开门,就看见玄关处放着个小纸箱——是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封面印着她和阿吉、阿花的插画:她坐在藤椅上看书,阿吉趴在她腿上,阿花则蜷在旁边的猫爬架上,背景是满院的桂花。她把书抱在怀里,指尖抚过封面,忽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见到阿吉时,它缩在邮箱后面,眼里满是怯意,而现在,这只橘猫已经成了她生活里最离不开的牵挂。
晚饭煮了阿吉爱吃的清蒸鱼,阿花喜欢的鸡胸肉。林晚秋把鱼肉挑去刺,放在阿吉的瓷碗里,又给阿花撕了小块鸡肉。两只猫蹲在餐桌旁,吃得呼噜呼噜响,尾巴时不时扫过她的脚踝。窗外的鞭炮声零星响起,是巷里人家在提前庆祝新年,林晚秋看着两只猫毛茸茸的脑袋,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很好——没有波澜壮阔,却满是安稳的暖意。
夜里写稿时,阿吉蜷在她的膝头,阿花则趴在书桌一角,爪子抱着她的钢笔。台灯的光落在它们身上,橘色和花白的毛色混在一起,像打翻了的调色盘。林晚秋低头,轻轻摸了摸阿吉的耳朵,它舒服地眯起眼睛,呼噜声像台小马达,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
稿子写到结尾,她顿了顿,笔尖落在纸上,写下最后一行字:“原来最好的时光,从不是轰轰烈烈的遇见,而是日复一日的陪伴——是橘猫的呼噜声,是花猫的黏人,是老巷的烟火气,是每个清晨被爪子挠醒的温柔,是每个冬夜一起守着暖灯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