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母亲泪流满面,颤抖着拿起那本宣传册,一页页撕碎:“小丹啊小丹,你怎么能这么狠心?你知道外面会怎么说吗?说儿女不孝才把老人送养老院!我们的老脸往哪儿搁?我们不喜欢住养老院,我们不愿意去人生的终点去等死。我们现在还好好的,生活都能自理,为什么要听你安排呢?你太让我失望了。呜呜。”母亲痛哭起来。

碎片纷纷扬扬落在地上,像一场无声的雪片。

苏丹站在原地,看着母亲哭泣的背影,心如刀绞。她张了张嘴,要认真讲讲养老院和养老已被国家上升到国家战略,养老院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最终什么也没说出口。

她起身轻轻走到客厅,从书柜底层拿出那本厚厚的相册。

照片已经完全泛黄了,但那是久远的记忆,那记忆依然那么鲜活,那么令人回味。

第一张是苏丹5岁时的照片,她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那是父亲带她去公园看花灯,因为人太多,父亲就这样扛了她看花灯,苏丹高兴的笑着,到了第二天父亲腰都直不起来。

苏丹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总是省吃俭用。父亲在工厂做技术工作,母亲是小学教师。为了让她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咬牙买了当时最好的台灯;为了让她学钢琴,母亲连续3年没买新衣服;为了送她参加北京的数学竞赛,父亲加班加点一个月,攒下路费和住宿费。这点点滴滴犹如放电影在苏丹的脑海里反复的上映。

翻过一页,是她考上北大的照片。父母站在她两侧,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

那天晚上,她无意中听到父母在厨房的对话:

“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不少,我把那几条金链子卖了吧。”母亲说。

“不行,那是你的嫁妆。我已经联系了老张,他那边有夜班可以做兼职。”父亲反驳道。

“你白天上班晚上兼职,身体怎么受得了?还是我出去做家教吧。”

苏丹的眼泪滴落在相册上,相册上立刻殷了一大片,苏丹想用干净的纸擦拭一下,可是怎么也擦不干,因为她的泪水一直在流。

她记得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父母每月准时寄来的生活费总是比实际需要多出一部分,附言永远是“多吃点,别省着,好好学习,不用惦记家里。”后来她才知道,她读大学那四年,父亲同时打三份工,落下了一身的毛病;母亲则利用所有休息时间给人补课,嗓子经常沙哑得说不出话。

再后来,她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面对高昂的费用,她本想放弃,但父母坚决不同意。

“机会难得,钱的事你别操心。”父亲只说这么一句话。

那年暑假回家,她发现父母把住了大半辈子的单位房改房卖掉了,租了个小单间住。“反正你出国了,我们住那么大房子也浪费。”母亲轻描淡写地说着,脸上略过一丝不快,可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租房住又能怎么样呢。

苏丹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她何尝不知道父母的付出?何尝不知感恩呢?人生的修行,就是从善待家人开始,苏丹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她爱自己的父母,更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