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茅屋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我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案几上铺满了用木炭绘制的草图和各种计算过程。

既然决定从老本行入手,我首先要做的是市场调研和分析。

通过刘备原本的记忆和一早的观察,我了解到草鞋在这个时代虽然是必需品,但制作粗糙,款式单一,舒适度极低。大多数人只是买来勉强穿用,毫无用户体验可言。

而市场上的卖家,多是像之前的刘备一样,自家制作后拿到集市零星售卖,没有规模效应,更没有品牌意识。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等待填补!

我的第一步是产品创新。

凭借工业设计的功底,我重新设计了草鞋的结构。传统的草鞋只是简单地将草绳编织成鞋底,加上几个固定用的绳绊就完成了。我则引入了“人体工学”概念:

首先,将鞋底加厚并分成三层,中间层采用较软的草料,增加缓冲性;其次,在关键受力点加强编织密度,提高耐磨性;最重要的是,我改进了鞋面的设计,增加了可调节的系带,使鞋子更加跟脚,不易脱落。

“我儿今日为何将草鞋拆解重编?”母亲好奇地问道,看着我手中那双经过改良的样品。

“母亲,我觉得传统草鞋太过磨脚,且不跟脚,试试看能否改进一番。”我笑着回答,手中不停。

母亲拿起半成品端详片刻,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这编织方法倒是新颖...”

第二步是生产流程优化。

传统的手工艺人通常独自完成全部工序,效率低下。我引入了现代生产线的概念,将草鞋制作分解为五个主要工序:草料预处理、鞋底编织、鞋面制作、组装整合、质量检查。

我计划雇佣村里手巧的妇女,每人专门负责一个工序。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效率,还能通过重复劳动使每个环节的工艺更加精湛。

然而,这个计划面临两个挑战:启动资金和人员招募。

计算下来,至少需要雇佣五名女工,预付三天工钱作为定金,再加上购买大量优质草料的费用,总共需要近五百钱。而我手头仅有前日卖鞋所得的三十多钱。

筹资成为首要难题。

思考良久,我决定采用现代初创企业常用的方法——预售和众筹。

当天下午,我带着精心制作的改良草鞋样品,拜访了村里几户较为富裕的人家。

“李叔,您看这双草鞋,”我向一位家境殷实的老农展示产品,“鞋底加厚,穿起来不硌脚;鞋面有可调节系带,走远路也不易脱落。您经常下地劳作,更需要一双好鞋啊。”

老农试穿后,脸上露出惊喜之色:“确实舒适许多!这鞋多少钱一双?”

“寻常草鞋五钱一双,我这改良款要八钱。”我顿了顿,观察对方表情后继续说,“不过您现在预订,只需预付三钱定金,三日后取鞋时再付剩余五钱。首批只有二十双,欲购从速。”

这种预售模式降低了购买门槛,同时为我提供了启动资金。老农想了想,掏出三枚铜钱:“给俺来两双!”

首战告捷!我如法炮制,又走访了十余户人家,到日落时分,竟收到了四十六钱的定金,预订出十五双草鞋。

晚上,我在油灯下计算着:定金收入四十六钱,加上原本的积蓄,共有七十九钱。距离目标还差很多,但已足以启动小规模生产。

第二天一早,我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三步——人员招募。

我首先找到邻居郑大嫂,她是村里有名的巧手,编织手艺精湛,但丈夫早逝,家境贫寒。

“郑大嫂,我想请您帮忙编织草鞋,按件计酬,每完成一双鞋底支付一钱,每天至少能完成五双。”我开门见山道。

郑大嫂睁大眼睛:“一日五钱?玄德莫要说笑!”当时一个壮劳力日薪也就三到四钱。

“绝非说笑,”我正色道,“但我有要求,必须按我的标准编织,达不到标准的不计酬。”

我展示了新式草鞋的样品和编织要求,郑大嫂仔细研究后点头:“这工艺是复杂些,但一日完成五双应不成问题。”

成功招募第一人后,我又陆续找到了负责其他工序的四人:两位中年寡妇负责草料预处理,一位手巧的少女负责鞋面制作,一位细致的老妇人负责最终组装和质量检查。

最让我意外的是,母亲主动提出负责生产协调和质量监督工作。她虽不识字,但记忆力超群,能准确记住每道工序的要求和标准。

第五步是原材料采购。

我没有从本地小贩手中购买草料,而是直接找到城外的草料供应商,以批量采购为谈判筹码,将价格压低了二成,且质量比市面上的普通草料好上不少。

三天后,第一批二十双改良草鞋如期完工。当我将产品交付给预付定金的顾客时,他们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好。

“这鞋穿着真舒适!”

“走起路来不再硌脚了!”

“系带设计巧妙,再也不怕鞋子脱落了!”

口碑迅速传播开来,当天下午,就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购买这种改良草鞋。不到两个时辰,首批产品销售一空,甚至还有五双的预订订单。

晚上,我在油灯下计算收益:

原材料成本:四十钱

人工成本:五人工钱共二十五钱(郑大嫂因效率高,实际完成了七双)

总成本:六十五钱

销售收入:二十双鞋,一百六十钱(其中预付定金四十五钱已计入)

净利润:九十五钱

一天净赚九十五钱!这相当于过去卖普通草鞋大半个月的收入!

母亲看着摊在案几上的铜钱,难以置信地用手抚摸着,眼中闪着泪光:“我儿...这是如何做到的?”

我笑着解释:“我们卖的不仅是草鞋,是一种更好的体验。人们愿意为舒适和品质多付钱。”

随着生意走上正轨,我开始引入更多现代商业概念:

一是品牌意识——在所有草鞋的系带上编织一个小小的“刘”字作为标识;

二是客户忠诚度计划——每次购买记录在竹简上,累计十双可免费获赠一双;

三是差异化产品线——推出普通版和精编版,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需求。

一个月后,“刘氏草鞋”已在涿郡小有名气。我们每天能稳定生产三十双草鞋,净利润达一百多钱。工人们的收入也大幅提高,郑大嫂甚至一天能赚到十钱,比许多男子都多。

然而,我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草鞋生意虽有利润,但市场规模有限,且极易被模仿。我必须寻找更大的机会。

一天傍晚,我注意到郑大嫂的儿子蹲在门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精巧的水车设计图。

“这是...”我惊讶地问。

少年腼腆地低头:“俺见母亲每日编织辛苦,想若能有个机械代劳就好了...”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科技的力量,或许才是我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优势。

当晚,我坐在案几前,开始绘制一幅水力驱动编织机的草图。窗外月光如水,我的心中却燃着一团火。

这第一桶金,不仅仅是金钱的积累,更是信心和经验的开端。在这个乱世将至的时代,科技或许真能改变命运——不只是我自己的命运,更是这个时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