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援朝在移交的第二天(11月8日)就出事了?接收人签名被刻意污损?

更让我头皮炸裂的是,在移交记录的底部空白处,贴着一条同样泛黄的、窄窄的原始标签,上面是李援朝熟悉的笔迹:

原件存我处备查。此件为誊抄件。

——李援朝1982.11.8

还有原件?!李援朝留了后手!他把最原始的证据藏起来了!

就在这时,走廊传来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不止一个人!

一个冰冷严肃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谁是管理员方小鱼?我们是市委办公厅保密局的,接到重要情况反映,请配合我们调查几份档案。”

库房门口,出现两个穿着深色夹克、面无表情的中年男人。他们的目光,越过老陈,直接锁定了抱着登记簿、僵在原地的我。

两个深色夹克男堵在库房门口,空气像冻住的浆糊。老陈的钥匙串“哗啦”掉地上,声音在死寂的走廊里炸开。

“我…我是管理员方小鱼。”我嗓子发干,抱着那本沉甸甸的《1982年度待销毁文件移交登记簿》,指关节捏得发白。

为首的男人面容冷峻,掏出证件一晃:“市委保密局,张涛。这位是李明。接到有关永宁县档案馆部分历史档案管理存在重大疏漏及泄密风险的紧急反映。请配合我们调查几份特定档案的流转记录和实体状态。”

紧急反映?谁反映的?老王?赵斌?还是…“他们”?

心沉到谷底。保密局出面,意味着事态已远超县局层面,甚至可能直接捅到了市里。流程?在他们面前,我就是个被审查对象。

第六章 保密局介入

“需要我做什么?”我强迫自己冷静,目光扫过登记簿上李援朝那条记录和“原件存我处”的标签。

“带我们去你的工作终端。我们需要调阅全部与编号82-NJ-A7文件相关的电子操作日志、流转记录、以及…你个人近期的所有检索记录。”张涛语气不容置疑,目光锐利如鹰。

著录室里,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

张涛亲自操作我的电脑,李明站在我侧后方,视线锁死屏幕。我像个透明人,只能看着他们调出系统界面。

张涛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精准地调出销毁清单、电子日志、著录卡…所有指向82-NJ-A7的记录。他看得极快,眉心紧锁。

当看到李援朝移交记录里被涂抹的接收人签名和那条“原件存我处备查。此件为誊抄件”的标签照片时,他的手指停顿了零点几秒,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还是别的什么?

“电子日志显示,今天下午14:15,王建国(老王)提取了这份待销毁的‘誊抄件’附件7。”张涛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但据保卫科陈师傅和你的证词,以及销毁车间的记录,这份文件并未出现在移送现场。方小鱼同志,这份文件的下落,你清楚吗?”

“不清楚。”我实话实说,“王科长离开销毁车间后,就再没回来。我一直在核查纸质台账。”

“纸质台账?”李明第一次开口,声音低沉。

“是的,根据《档案实体安全管理规范》第七条,核心库房关键操作需以纸质登记簿为最终依据,与电子日志并行。我就是在查这份82年的原始移交登记簿时,发现了李援朝同志关于原件的备注。”我尽量用规范术语解释,指向我放在桌角的厚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