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县委档案室拆了十年盲盒,我悟出一个真理:红头文件里藏着的秘密,比《甄嬛传》刺激多了。

那天我正跟一堆80年代的“待销毁”牛皮纸较劲,手一抖,袋子“刺啦”裂开,一张黄得跟老照片似的纸片糊我一脸。

崩出份1982年泛黄的处分决定——

被举报人姓名栏赫然写着现任省长的名字。

更奇怪的是,落款公章居然是三十年后才成立的纪委第九室。

第一章 档案惊魂

我是永宁县档案局的方小鱼,干了七年档案管理员。

这活儿在旁人眼里枯燥,我却当是开历史盲盒——毕竟咱县1958年建县时的档案还没整完呢。

那天我正跟一堆80年代的“待销毁”牛皮纸较劲,手一抖,袋子“刺啦”裂开,一张黄得跟老照片似的纸片糊我一脸,崩出份1982年泛黄的处分决定。

我骂骂咧咧去捡,却在看到名字时倒抽冷气:

被举报人:陈卫国

职务:永宁县农机站技术员(1982年)

您没看错,就是现任秦西省省长陈卫国。

我强迫症发作非要查编号,指尖顺着发黄纸页往下滑,却在落款处停住了——

批准单位:中共永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审查室)

日期:1982年11月7日

汗顺着脊椎往下淌。

县纪委九室,明明是2016年监察体制改革才成立的部门啊。

窗外知了叫得我心烦意乱,捏着这张“定时炸弹”正发懵呢。

“咔哒——”

库房大铁门开了条缝。管干部档案的老王,顶着那张万年不变的弥勒佛笑脸探进半个脑袋,眼睛毒得很,直接锁死我手里那张纸:

“哟,小鱼,蹲这儿老半天了?挖着什么‘前朝秘宝’了?快让老王也开开眼?”

他那胖手伸过来,指纹缝里还嵌着早上食堂的葱花,味儿直冲脑门。

体制内老油条都懂:领导笑得越慈祥,事儿就越邪乎。

“王科,这文件…落款单位好像…不太对劲?”我声音有点飘。

“嗨!82年那会儿机构乱得很嘛!”他打着哈哈,手就往文件上够。

我心头警铃狂响,想都没想,“唰”地把文件塞进旁边的档案消毒柜,“咔哒”锁死,30秒紫外线杀菌走起!

蓝光“嗡嗡”亮起的刹那,我清清楚楚看见老王嘴角那点假笑僵住了,眼神“唰”地沉下来。

液晶屏跳到第17秒。

“哐哐哐!!!”

铁门突然被拍得山响,保卫科老陈的大嗓门炸雷一样轰进来:

“小鱼!配电房跳闸了!赶紧出来!别闷里头!”

黑暗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心脏直接蹦到嗓子眼,我完全是本能地抱头往下一蹲!

“呼——!”

一股带着浓重烟味的风,擦着我头发梢就削了过去!

“嘭!”一声闷响,狠狠砸在我刚才站的位置——旁边的消毒柜金属外壳上,震得柜子嗡嗡响。

老王那带笑的、冰凉的嗓音,像蛇一样贴着我耳朵眼儿滑进来:

“啧,小姑娘家家,毛手毛脚的…黑灯瞎火,可得小心点儿啊。”

备用灯“滋啦”几声,惨白的光重新填满库房。

消毒柜刚好“嘀”一声结束工作。

老王没事人似的站在几步开外,手里正捏着那张刚“消完毒”、还带着热乎气的处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