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灰雪降临
2045 年海州的梅雨季,空气湿得能拧出水来。我蹲在鉴江江畔的礁石上,指尖捻起一片半透明的鲫鱼鳞 —— 本该像软甲般富有弹性的角质层,此刻却像暴晒三天的脆饼,拇指稍一用力就碎成细白的渣子,粉末顺着指缝掉进浑浊的江水里,惊起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江面上飘着至少七具翻白的死鱼,最大的那条草鱼足有两斤重,鱼腹鼓得像个小气球。我用树枝拨开鱼鳃,一股带着霉味的腥气扑面而来,暗红色的鳃丝间凝结着层薄薄的灰雾,凑近了看,无数针尖粗细的菌丝正顺着鳃丝蠕动,像一群贪婪的白色小虫。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起来,屏幕弹出的本地新闻推送刺得我眼睛发疼:“城东物流园突发塑料托盘大面积脆化,三百箱货物坍塌致三人轻伤”。配图里,原本能承重半吨的黑色聚乙烯托盘碎得像摔烂的饼干,棱角处还挂着未完全分解的白色纤维。
我指尖飞快划过屏幕,调出半个月来标记的 “异常事件” 文件夹:6 月 12 日,有网友晒出超市保鲜膜自动开裂的视频,保鲜膜像枯树叶般卷成碎片;6 月 15 日,小区物业群里有人抱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外壳崩解,露出里面裸露的电线;6 月 18 日,楼下便利店老板说进货的塑料瓶装饮料全漏了,瓶身软得像纸…… 这些零散的异常,在我前省级应急救援队的职业敏感里,正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危险之网。
“是生物侵蚀灾害。” 我低声自语,指腹摩挲着手机壳边缘 —— 这是个黄铜材质的复古壳,当初朋友笑我 “活在八十年代”,此刻却成了唯一没出现裂纹的配件。抓起脚边的渔具箱往停在路边的旧皮卡跑,轮胎碾过湿漉漉的柏油路,溅起的水花里竟也浮着细小的灰点。
这车是爷爷留下的 1998 款捷达,纯机械结构,没有一丝电子元件。去年有二手车商开价十万收购,我没答应 —— 在做生存博主的这些年里,我见过太多新能源车在极端环境下 “罢工”:暴雨泡坏电池、低温冻住电路、甚至有车主因为塑料部件老化被困在荒野。2045 年的海州街头,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九成,但它们从电池外壳到电路接口全是石油基材料,真遇危机就是一堆废铁。
引擎轰鸣着启动,排气管喷出淡蓝色的烟雾。后视镜里,鉴江江面的灰雾似乎更浓了,像一层薄纱盖在水面上。我猛打方向盘,皮卡拐进通往郊区的省道,轮胎在积水路面划出长长的水痕。
四十分钟后,老宅的青灰色砖墙出现在视野里。爬山虎顺着砖混墙体往上爬,叶片上沾着的水珠折射着阴沉的天光。水电工周大勇正扛着扳手站在院门口,手里还攥着块锃亮的紫铜管,看见我下车,黝黑的脸上皱起眉头:“墨言,你这全屋换铜管太费钱了,塑料水管够用个十年八年的。”
他的话没说完,远处沈海高速传来 “轰隆 ——” 的连环巨响,像平地炸起惊雷。我俩同时抬头望去,十公里外的高架桥上,一辆白色新能源 SUV 的轮胎突然像气球般崩解,轮毂直接擦着地面爆出火星,车身失控撞向护栏,紧接着是一连串的追尾碰撞,银白色的轿车像玩具般叠在一起,瞬间燃起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