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梅竹马忆旧年
大宋仁宗年间,江南吴县自古便是文风鼎盛之地,虽不比京城的繁华喧嚣,却也有着 “人间天堂” 的温润雅致。县城东头的王家,曾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王伟的祖父王老先生早年曾任国子监博士,只因晚年性情耿直,得罪了权贵,才辞官归乡,在吴县开了家私塾,教书育人,日子也算安稳。而县城西头的高家,则是吴县数一数二的豪门望族,高阳的祖父高老爷早年经商,积攒下万贯家财,后来又捐了个员外郎的虚职,在当地颇有声望。
两家祖父本是同窗好友,当年王伟和高阳刚出生时,两人便借着酒劲,为这两个孩子订下了娃娃亲。那时的王家还未完全没落,高家也正想着攀附书香门第,这门亲事在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
王伟比高阳大两岁,自小就聪慧过人,三岁识千字,五岁能作诗,深得王老先生的喜爱。高阳则生得粉雕玉琢,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性子虽有些娇蛮,却唯独对王伟言听计从。两人从小一起在王家的私塾里读书,王伟背书时,高阳便坐在一旁,用小手托着下巴,静静地听着;高阳贪玩调皮时,王伟便耐心地哄着,替她收拾烂摊子。
记得有一年春天,吴县的桃花开得格外艳丽,王伟带着高阳去城外的桃林玩耍。那时的王伟才十岁,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却难掩眉宇间的俊朗;高阳才八岁,穿着一身粉色的襦裙,像个小仙子般穿梭在桃林中。两人在桃树下追逐嬉戏,王伟还为高阳折了一枝开得最盛的桃花,插在她的发间,笑着说:“阿阳,你看,这桃花配你正好。”
高阳害羞地低下头,脸颊像熟透的苹果,轻声说:“阿伟哥哥,等我长大了,你一定要娶我哦。”
王伟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放心吧,阿阳,我一定会娶你的。等我将来考取了功名,就风风光光地把你娶进门。”
那时的誓言,简单而纯粹,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两人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们会像所有青梅竹马的恋人一样,长大后成婚生子,相守一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王伟十二岁那年,他的祖父王老先生因病去世,王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王老先生一生清廉,没留下多少家产,他去世后,王家的私塾也因无人打理而关闭。王伟的父亲本就不善经营,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短短几年间,便把王家仅剩的一点家产挥霍一空,还欠下了一屁股债。王家彻底没落,从曾经的书香门第变成了家徒四壁的贫困户。
而高家的日子却越过越红火,高老爷的生意越做越大,还与吴县的县令攀上了关系,在当地的地位更加稳固。看着王家一天不如一天,高老爷开始后悔当初为高阳订下的这门亲事。在他看来,王伟如今就是个穷酸秀才,别说考取功名了,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成问题,高阳若是嫁给了他,岂不是要跟着他受苦?
第二章 婚事风波起波澜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伟和高阳都已长大成人。王伟长到十八岁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虽身着粗布衣衫,却难掩一身的书卷气。他继承了祖父的遗志,一心向学,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兑现当年对高阳的承诺。高阳也长到十六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肤白貌美,成了吴县有名的美人儿,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豪门公子和官宦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