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能让孩子喜欢上画画,就已经很厉害了。”沈知行说得认真,不像客套话,“我见过很多大人,都忘了怎么用画笔表达开心或者难过,反而孩子们的画最真诚。”

林向晚心里一动。她教美术三年,听过不少人说“美术不重要,不如多补补数学”,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她抬头看沈知行,正好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眼里带着笑,像雨后天晴时的阳光,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小了点。沈知行看了眼手机,说联系上了朋友,朋友会开车来接他。他收拾东西时,忽然想起什么,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快速写了串号码,递给林向晚:“这是我的微信和电话,如果你之后有时间,欢迎来我们美术馆看展。”

林向晚接过纸,指尖碰到他的笔迹,遒劲又清秀。她捏着那张纸,心跳有点快,小声说:“好,我一定会去的。”

沈知行笑了笑,拿起背包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她一眼:“路上小心,雨还没停透。”

“你也是。”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雨幕里,林向晚才低头看那张纸。上面除了号码,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着“期待见面”。她把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钱包里,像藏了一颗糖。

2 萤火虫的约定

那之后,林向晚真的加了沈知行的微信。一开始她没敢多说话,只是偶尔在他发的美术馆动态下点个赞。直到有天,她看到他发了条朋友圈,是一张画展的预告海报,主题是“秋日萤火”,配图是一幅画——暗夜里,点点萤火飞在芦苇丛中,暖黄色的光映着水面,像撒了一把星星。

她忍不住评论:“这幅画好温柔,像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萤火虫。”

没过几分钟,沈知行就回复了她:“你也喜欢萤火虫?其实这幅画的作者,就是这次展览的主角,她的画里总带着点童年的回忆。”

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从画展聊到喜欢的画家,从童年的萤火虫聊到现在的生活。林向晚发现,沈知行和她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喜欢在雨天看书,都喜欢吃巷口那家老店的馄饨,都对生活里的小美好有着莫名的执着。

国庆假期的时候,沈知行邀请林向晚去美术馆看展。她特意提前打扮了一下,穿了条浅蓝色的连衣裙,还化了点淡妆。到美术馆的时候,沈知行已经在门口等她了,穿了件白色的衬衫,外面套着件浅灰色的针织衫,比上次在便利店见到时更显温和。

“来得正好,展览今天人不算多,我带你慢慢看。”他笑着接过她手里的包,自然得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美术馆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和轻声的交谈。沈知行耐心地给林向晚讲解每一幅画的背景和作者的想法,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独特的磁性,让林向晚听得入了迷。她看着那些画,再看看身边认真讲解的沈知行,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真好,像被温柔的光包裹着。

走到“秋日萤火”那幅画前时,沈知行停下脚步,问她:“你知道为什么作者会画这幅画吗?”

林向晚摇摇头。

“作者小时候住在乡下,夏天的晚上,爷爷会带她去河边抓萤火虫。后来爷爷去世了,她就再也没见过那么多萤火虫。”沈知行的声音轻了点,“她说,画这幅画,是想把爷爷给她的温暖,永远留在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