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看起来十一二岁、穿着短打布衣、虎头虎脑的小道士探头进来,好奇地打量着:“师父,这就是你昨晚捡回来的小师弟?”

“什么小师弟?就是个麻烦!”老道笑骂一句,“云松,去,把后院晒的草药翻一翻。”

叫云松的小道士吐了吐舌头,缩回头跑了。

老道转回头,看着李清风,眼神变得稍微严肃了些:“小子,不管你来历如何,既然道爷捡了你,就是你的缘法。以后,你就跟着我在这茅山上清派混口饭吃吧。能不能成器,看你自己的造化。”

李清风望着他,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

他知道了,老道叫玄尘子,是这茅山派的一位长老。这里,是唐朝贞观年间。

他的新生,就这样在一个乱葬岗的夜晚,由一位茅山老道,以一种极其惊悚又温暖的方式,强行开启了。

往后的日子,李清风(他被迫接受了这个名字)一边努力适应婴儿的生活,一边贪婪地观察和吸收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他发现,这个叫玄尘子的老道,看似邋遢不羁,实则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茅山派并非他想象中的那种只会画符念咒骗钱的神棍,而是真有传承、有神通的修行之地。

玄尘子似乎真觉得他根骨清奇(或许是穿越带来的某种特质),在他能跑能跳后,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打磨他。

“清风,过来,对着这炷香看,什么时候你能看到香头的气不是直往上,而是像树杈一样分叉扭曲,告诉师父。”

“小子,晚上别睡太死,感觉一下屋子里的‘气’,什么时候觉得哪个角落特别‘沉’特别‘冷’,也告诉我。”

“这篇《度人经》,早晚各念十遍,不懂的字问我。念的时候感觉一下,舌头和牙撞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发麻发热。”

起初,李清风只觉得莫名其妙。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真的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那炷香,在他集中精神看了大半年后,某一天,他忽然看到那袅袅青烟之中,真的分离出一些极淡的、灰黑色的细小丝线,扭曲着,像是有生命般四处飘荡,然后慢慢消散。他告诉了玄尘子。

玄尘子当时正在喝茶,闻言呛了一下,瞪大眼睛看着他:“真看见了?什么样的?”

李清风努力描述了一下。

玄尘子放下茶杯,表情古怪,上下打量他半天,最后嘟囔了一句:“狗屎运……还真是块材料。”

夜里感受“气”也是如此。起初只觉得哪里都冷。后来某天深夜,他忽然被一股寒意惊醒,清晰地感觉到房间西北角,像是放了一块冰,那种“冷”不仅仅是温度,更是一种沉甸甸、死寂的“感觉”。他大着胆子摸过去,什么都没有。第二天告诉玄尘子。

玄尘子点点头,没说什么,只是晚上在那角落里焚了一炷香,念了一段咒。之后那里就再也没那种感觉了。

念经念到口舌发麻发热,更是常事。

除了这些“基本功”,玄尘子也开始教他认字、读书,从最基础的《道德经》、《南华经》到一些更艰深的符箓、阵法典籍。李清风有着成年人的理解力(虽然记忆模糊,但学习能力还在),进度快得让玄尘子都时常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