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是否触碰过一件旧物,突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心悸或悲伤?对于林夕而言,这种感觉真实得令人窒息。

自从在那只复古音乐盒上“看”到一场未遂的恐吓与窗外黑影后,她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生了可怕的变异——通过触摸物体,她能清晰感知到与之相关的、过去或未来的恐怖片段。这些“残响”强制她体验他人最绝望的时刻:血腥的谋杀、冰冷的背叛、彻骨的恐惧。

更糟的是,一个冰冷的低语开始在她脑中浮现。它欣赏她的痛苦,引诱她触碰更多黑暗,甚至“预告”一场即将发生的绑架案。无人相信她的警告,除了一个经营古怪旧货店、言语晦涩的老人。他警告她:低语者是“活”的,以痛苦为食,一旦被盯上,唯有找到比黑暗“更响、更亮”的东西,才能不被吞噬。

如今,林夕成了孤独的“窥痕者”。她的指尖是通往地狱的开关,城市是布满痛苦陷阱的回廊。她必须在无数恐怖残响中保持清醒,在低语者的玩弄下做出抉择:是沉沦于黑暗的“共鸣”,还是在绝望中捕捉微弱的光亮,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路?

1

日子像渗入沙子的水,看似平静地流逝,却在底层沉淀下无法忽视的粗糙感。

林夕试图拥抱她的新常态。

一份在家办公的数据处理工作,让她得以避开人群密集时可能突然袭来的、关于陌生人的恐怖预兆。一间位于老式居民楼六层、带一个小阳台的出租屋,阳光在下午时会勉强挤过对面高楼的遮挡,在水泥地上投下一小块暖色。她刻意维持着一种近乎封闭的社交距离,网购生活用品,几乎不再与过去的熟人联系。

她学会了忽略耳边偶尔出现的、意义不明的嗡鸣,那像是老旧收音机调频失败的杂音。她学会了在视野边缘突然扭曲、泛起水波纹般的涟漪时,迅速眨眼或移开视线,将其归咎于长时间对着屏幕带来的眼疲劳。那些关于未来几分钟的、琐碎且无法验证的预兆——桌上的咖啡杯即将被猫碰洒、楼下邻居夫妇今晚会为水电费大吵一架、常坐的那路公交车会因为一个小车祸晚点十分钟——她强迫自己不去细看,不去深思,像行走时刻意避开路边肮脏的水洼。

但有些变化,无法仅仅通过忽视和归咎来抹去。

她能力的性质,正在悄然发生变异。

不再总是突如其来的、包裹全身的时空切换感。它变得……更具指向性,更深入骨髓,也更痛苦。触发它的,似乎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时空波动,而是接触——物理的、直接的接触。

那天,在城南那个以杂乱和廉价闻名的旧货市场,她只是想找一只厚实、普通、没有任何“历史”的白色马克杯。

空气中弥漫着旧书本的霉味、铁锈味、以及无数人生活残留的模糊气息。她在拥挤的摊位间穿行,目光扫过堆积如山的破旧电器、褪色的搪瓷缸、缺胳膊少腿的玩具娃娃。

然后,她的视线被抓住了。

在一个角落的摊位上,一堆锈蚀的工具和破旧碗碟之间,一只异常精美的复古音乐盒静静地待在那里,与周遭的杂乱格格不入。它有着黄铜打造的底座,即便蒙着灰也透出温润光泽,盒身是深色的硬木,雕刻着繁复而细腻的藤蔓与玫瑰花纹。它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却保养得相当好,像一件被精心收藏后又莫名流落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