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气很诚恳。我在向她传递一个信息:我不是你的敌人,我是你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那你最后那条是什么意思?什么‘重要社会关系人’?你还想把这点破事捅到我粉丝那里去?你这是侵犯我隐私!”她抓住了她认为最致命的一点。
“不。”我摇摇头,“首先,‘保留权利’不等于‘立即执行’。这一条,只有在你严重、且屡次违约的情况下,才会成为一个‘备选项’。其次,我不会主动去侵犯你的隐私。但你想想,如果房东因为家里卫生太差,把我们赶了出去,这件事,你需要给你的家人、朋友一个解释吧?如果中介把我们拉进了租客黑名单,这会影响你以后在北京租房吧?这些都是你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只是把这些潜在的、你可能没想到的后果,写了出来。”
我偷换了概念,把“粉丝”悄悄地替换成了“家人”、“朋友”、“中介”。这样听起来,就不是恶意的威胁,而是一种善意的、全面的风险提示。
她被我说得有点懵。逻辑上,她找不到漏洞。
我趁热打铁,把语气放得更软:“娇娇,我不是想让你难堪。你看,我甚至没有找房东,没有找中介,我是在直接找你商量。因为我相信,我们俩是成年人,可以自己解决内部矛盾。”
这句话很关键。它满足了她的自尊心,给了她一个“被尊重”的感觉。
她沉默了很久。客厅里只有冰箱在嗡嗡作响。
最后,她拿起那份协议,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我。
“这里面有些条款,太夸张了。”她说,“什么叫‘3小时内必须洗碗’?我有时候直播完了都凌晨了,哪有精神洗碗。”
有戏了。
当对方开始和你讨论细节的时候,就说明她已经从“完全抗拒”进入了“考虑接受”的阶段。
“好,你觉得哪里不合理,我们可以改。”我立刻说,“你看,改成‘12小时内’怎么样?或者,我们可以买个洗碗机,费用我俩平摊。”
谈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五、签约仪式:白纸黑字,没有模糊地带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和陈娇进行了一场堪称“极限拉扯”的谈判。
地点从玄关转移到了客厅的餐桌上——我特意清理出来的一小块地方。
她果然是个主播,口才很好,很会抓重点。
“第一条,厨余垃圾。我同意扔,但你不能要求我每次都下楼扔到小区的垃圾总站去。我们可以在厨房放一个带盖的垃圾桶,满了再一起去扔。”
“可以。”我点头,在协议上做修改,“那么,‘满了’的定义是什么?是垃圾高过桶沿,还是盖子盖不上?”
她愣了一下,大概没想过我会问得这么细。
“……盖子盖不上的时候。”
“好。”我写下:“厨房垃圾桶以盖子无法完全闭合为标准,达到标准后,24小时内须由最后一位使用者清空。”
她又指着客厅那条:“私人物品不能滞留超过6小时?那我拆个快递,喝口水,就得马上收拾?太不人性化了。”
“那你觉得,多长时间是合理的?”我反问。
“至少……至少一天吧!24小时!”
“不行。”我摇头,“客厅是公共区域,不是储物间。24小时,足够让一件临时的东西变成一件常驻的杂物了。这样吧,我让一步,12小时。从你把东西放在那儿开始计时,12小时内必须拿走。而且,体积超过一个双肩包大小的物品,不能超过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