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爱一个人的感觉大抵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像春日清晨叶片上凝结的露珠,清澈透明,想要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却又怕一不小心就从指缝间溜走,只留下一抹湿润的痕迹,证明它曾真实地存在过。曾经,我也试图向大人们询问关于“爱”的话题,但得到的答案总是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妈妈会摸着我的头,眼神飘向窗外,说:“小孩子家,问这个做什么?”爸爸呢?啊,我几乎想不起他认真回答我问题的样子。

或许是在我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爱”是一个镶嵌在生活琐碎里、难以单独剥离出来说出口的字眼。它被揉进了每日的三餐饭食,被织进了寒冬里织就的毛衣,却唯独不会挂在嘴边。他们也总这样告诉我:“等你长大你就明白了。” 这句话像一句神秘的咒语,仿佛所有青春的迷惘与悸动,都能在“长大”这个魔法时刻,得到豁然开朗的解答。

但似乎,命运的剧本总不喜欢等待。还没有等到那个被许诺的“长大”,我的少女心事里,就猝不及防地闯入了“爱”的身影。它来得悄无声息,却又声势浩大,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一圈圈,扰乱了我十几年循规蹈矩的心湖。

于是乎,我平生第一次,向和我在同一个年龄层里、我最信赖的姐姐发问。我怀揣着巨大的秘密和羞怯,期待她能给我一个明确的坐标,好让我确认心中那头乱撞的小鹿,究竟奔向何方。但姐姐告诉我的答案,显然不是我想问的方向。她非常笃定地说:“对妈妈的心疼就是爱。” 我当然知道那种爱,我甚至笃定我与生俱来就拥有感知这种血缘之爱的能力。那是一种温暖的、坚实的、如同背景音一样永恒存在的安全感。可我心中的那种慌乱、甜蜜、焦灼又带点酸涩的情绪,分明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其实现在想来,当初那无厘头的发问,不过是我内心的一场确认仪式。我想从一个旁观者口中听到判决,判决那时便是我初次懂得“爱情”滋味的时刻。或许是吧,毕竟那是我十几年的人生里,除了被家人很生气地叫大名以外,第一次面对一个异性,心脏像是被装上了马达,不受控制地狂跳,慌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更直白一点说,那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课间操解散,人流如潮水般涌回教学楼,我无意间回头,却恰好撞进了一双眼睛里。时间在那一刻仿佛被慢放,周遭的喧嚣瞬间褪去,世界只剩下那道清晰的目光。我像被微弱的电流击中,一种异样的、酥麻的感觉从脊椎一路蔓延到指尖,脸颊迅速升温。我慌忙低下头,挤进人群,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只想快点逃离这突如其来的战场。

那时,当我察觉到心底这陌生的异样后,我的下意识反应是逃避。或许是因为不自信,是深植于心底的自卑……我无比害怕自己这微不足道的情感被任何人察觉,尤其是他。那会让我像一个被看光了所有秘密的透明人,无处遁形。可人心又是多么矛盾啊。偶尔,当我假装不经意地、飞快地偷看他时,心底又会冒出一种微弱的、却执拗的期待:他会不会也注意到了我?他对我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点好感?(写到这,我又想说,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似乎总会下意识地讨好周围的男生,然后在心底编织他们喜欢我的幻想。这曾让我无比困扰,一度认为自己心理有病,直到后来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才恍然明白,这些行为背后,或许是因为父亲这个角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长期“消失”,让我潜意识里渴望从异性那里获得关注和认可,来填补那份缺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