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后一句,她说得很轻,却重重地砸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

“叔叔怎么了?严重吗?”

叶阳立刻关心地问,但随即又把话题拉回,“如果是经济上有困难,我们可以想办法。但放弃海市的事业回去……

清清,这可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我这边,去京市确实是个很好的机会,薪资会高很多,对我们将来……”

又是将来。

又是“我们将来”的前提下的利弊权衡。

“对你将来买房子更有利,是吗?”

林清打断他,声音有些发冷,

“叶阳,我们能不能不谈将来,就谈谈现在?现在我需要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什么?”

对话迅速滑向了熟悉的轨道——关于“未来宏伟蓝图”与“当下情感需求”的争论。

两人都试图让对方理解自己的选择,却又都因内心的不确定和之前的裂痕,无法真正深入地沟通。

每一次试图的解释,都像是在另一方的价值观上轻轻踩下一脚。

叶阳觉得林清不够理性,过于感情用事,看不到更长远的利益。

林清觉得叶阳根本不懂她,在他眼里,一切似乎都可以被量化和计算,包括他们的感情和生活。

最终,争论再次陷入僵局。

外卖盒子冷透,油腻腻地堆在桌上,像极了他们此刻难以收拾的心情。

那一晚,两人背对而卧,中间隔着的仿佛不是几寸床褥,而是一条正在悄然扩大的鸿沟。

他们都清醒地意识到,对方手上握着的那个机会,很可能指向一条与自己期望背道而驰的路。

叶阳内心倾向了京市,那条能快速通往他心中“稳定未来”的捷径,尽管伴随着异地的风险。

而林清,在对海市漂泊生活的疲惫、对父亲身体的担忧以及对家乡那份“稳定”但“局限”的生活的复杂向往中,内心的天平已悄然倾斜。

分歧从未如此清晰而具体地摆在面前,带来巨大的焦虑和不安。

十字路口,红灯闪烁,预示着停顿与抉择,也预示着分离的可能。

十字路口的红灯尚未熄灭,命运的岔路上又陡然横生枝节,将原本就犹豫不决的林清,猛地推向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方向。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上午,林清正在和客户沟通稿件的修改意见,手机屏幕上突然跳出来电显示——“妈妈”。

通常,母亲会在晚上才给她打电话。

一股莫名的不安瞬间浮上心头。

电话接通的瞬间,听筒里传来的不是母亲往常温和的声音,而是带着明显哭腔和极力压抑的慌乱:

“清清……你爸、你爸他早上买菜回来,突然就说头晕,然后、然后就摔倒了……现在在医院急救室……”

林清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周围的嘈杂声瞬间褪去,只剩下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撞击着耳膜。

“哪个医院?情况怎么样?医生怎么说?”

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却强自镇定地一连串发问。

“说是脑梗……还在检查……清清,妈妈怕……”母亲的声音破碎不堪,充满了无助。

“妈,你别慌,我马上回来!马上!”

林清几乎是立刻做出了决定。

她猛地站起身,甚至来不及跟客户详细解释,只匆匆发了条“家有急事,稍后联系”的消息,便抓起包冲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