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场上的那一跪
周末的商业广场人头攒动,我本来只是出来买杯咖啡,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母亲。
她站在广场中央,衣着朴素得与周围光鲜亮丽的环境格格不入。当我走近时,她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我面前,声音哽咽却足够让周围人都听见:
“小峰,妈求你了!你弟弟要结婚,女方家要求必须有房,你就帮帮他吧!三十万,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啊!”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手机摄像头纷纷对准我们,闪光灯此起彼伏。
这是我母亲最擅长的戏码——公开场合的道德绑架。从小到大,只要在外人面前,她总能演得一手好戏,让我不得不屈服。
周围已经有人开始指指点点:
“这年头还有不孝子啊?”
“看他穿的人模狗样的,连自己妈都不管。”
“老人家都跪下了,心也太狠了吧!”
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那是她计谋得逞的小表情,她认准了在这么多人面前,我不敢拒绝。
但她没想到,这次我笑了。
那不是无奈的笑,也不是苦涩的笑,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带着几分讥讽的笑声。
我从公文包里缓缓掏出一份文件,声音清晰而冷静:“妈,您还记得十年前我上大学时,您是怎么说的吗?”
母亲愣住了,她没想到我会是这种反应。
我继续平静地说:“您当时说,‘家里钱只够供一个人上学,你是哥哥,该让着弟弟。你自己想办法吧’。”
围观人群的议论声忽然小了一些。
“您可能忘了,但我记得清清楚楚。大学四年,我同时打三份工,每天只睡四小时,吃着馒头咸菜,而您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攒下钱,好给弟弟买新球鞋、新手机。”
母亲的脸色开始发白,她试图站起来,但我接下来的话让她僵在原地。
“我毕业后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向您借三千块钱交房租,您说钱要留给弟弟谈恋爱用。我睡了一个月天桥,啃着干面包喝自来水时,您在哪?”
人群中已经有人放下手机,眼神从谴责变为复杂。
“我公司刚刚好转,您就来要钱,说弟弟想买车,不然在朋友面前没面子。我给了,二十万。”
“去年弟弟说要投资,您又来找我,我又给了三十万,尽管我知道那钱最后都变成了他的游戏装备和奢侈品。”
母亲终于找到机会插话,声音带着颤抖:“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是你亲弟弟要结婚啊!一家人不应该互相帮助吗?”
我笑得更冷了:“互相帮助?您告诉我,这些年,他‘帮助’过我什么?是我公司濒临破产时他来通宵加班了?还是我生病住院时他来看过一眼?”
我向前一步,提高音量让所有人都能听见:“不,他只在需要钱的时候出现,带着您这个说客,用亲情做筹码,一次次从我这里拿走我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
人群中有人开始点头,窃窃私语的内容已经完全变了。
母亲见状,突然嚎啕大哭起来,捶胸顿足:“我造了什么孽啊!生了个这么没良心的儿子!大家评评理啊,儿子有钱了就不认娘了!”
这是她的杀手锏,以往这招总能让我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