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放宽刑法。”我继续说,“秦朝的连坐法太严苛,往往一个人犯罪,全家甚至全族都要受到牵连,这很容易引起百姓的不满。可以废除连坐法,只惩罚犯罪者本人,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仁政。”
“还有,停止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我加重了语气,“这些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史书记载,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的刑徒多达七十万,这不仅让百姓怨声载道,还耽误了农业生产。不如把这些人力投入到修建水利工程和驰道上,既能改善百姓的生活,又能加强各地的联系。”
嬴政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会点头,甚至拿起竹简,用毛笔在上面记录着什么。看到他这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我心里竟有些感慨——历史上的嬴政虽然残暴,但也确实是个有远见、肯纳谏的君主,只是晚年被权力和长生的欲望蒙蔽了双眼。
“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嬴政放下毛笔,看着我,“只是,寡人身处这个时代,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比如六国旧贵族,一直对寡人心怀不满,若不用严苛的手段压制,恐会引发叛乱;还有北方的匈奴,时常南下骚扰边境,若不修建长城,百姓也难以安居乐业。”
“这些问题,我也考虑过。”我赶紧说,“对于六国旧贵族,可以采用‘怀柔’的政策,给他们一些官职和土地,让他们为秦朝效力,而不是一味地打压。这样既能消除他们的反抗之心,又能为朝廷招揽人才。”
“对于匈奴,可以派大将率军驻守边境,同时修建长城,但不要征调太多的民力,可以让士兵和百姓轮流修建,给他们足够的粮食和报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
嬴政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赞同:“你说得对,一味地打压和征调,只会让百姓和旧贵族更加不满。看来,寡人本应换一种方式治理国家。”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从统一六国的战略,到治理国家的政策,再到未来的历史走向。嬴政甚至还问了我很多关于未来的事,比如未来的人们用什么工具耕种,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有没有像长城一样伟大的建筑。
我给他讲了现代农业机械,讲了手机和互联网,讲了高铁和高楼大厦,嬴政听得目瞪口呆,连连感叹:“未来的世界,竟如此神奇!寡真想亲自去看看。”
“等你统一六国,把国家治理好,说不定未来的人们会永远记住你。”我笑着说。
镜面的光晕渐渐暗了下来,嬴政知道我们的对话即将结束,他看着我,语气诚恳地说:“陈砚,多谢你告知寡人本应知晓的事。从今往后,你便是寡人的……朋友。若有任何关于治国的疑问,寡还会通过这面镜子找你。”
“好!”我用力点头,“我也会尽我所能,帮你把秦朝治理得更好,让它不再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嬴政笑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不是帝王的威严,而是朋友间的真诚。他对着我拱了拱手,然后镜面的光晕彻底消失,恢复了平静。
我坐在书桌前,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了历史的参与者。我和嬴政的跨时空友谊,或许真的能改变秦朝的命运,改变中国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