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彦卿闻言,心中一动:“居士,张村离此不远,若那暗泉能疏通,张村也能受益。不如我们先带林氏母女去附近的村落暂歇,再召集村民疏通暗泉?”
居士点头:“善哉。你这一念之善,便是福德的开端。记住,积善修福,从不是孤立的举动,而是如投石入湖,涟漪会一圈圈扩散,惠及他人。”
四人同行,往不远处的李村走去。沿途,柳彦卿见不少村民因缺水而病倒,心中愈发坚定了疏通暗泉的决心。他不知,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竟会牵引出一场跨越三界的因果奇缘。
第二章 李村遇名医,易经解灾厄
李村比张村稍好,村口有一口老井,虽水位不高,却还能勉强供村民饮用。村长李老实是个憨厚的庄稼人,见柳彦卿等人带着病人前来,虽自家也不宽裕,还是腾出了一间闲置的柴房,让林氏母女暂住。
“唉,这日子没法过了。”李老实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皱成了川字,“井里的水顶多再撑半个月,若是再不下雨,村里的人怕是都要饿死、渴死。”
柳彦卿将居士所说的暗泉之事告知李老实,李老实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却又很快黯淡下去:“那山涧我知道,早年确实有泉眼,可后来山体滑坡,被乱石堵死了。要疏通它,至少得几十号人,可现在村里的人大多病倒了,哪有力气干活?”
正在这时,柴房里传来阿瑶的咳嗽声。柳彦卿连忙进去查看,只见阿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林氏急得团团转:“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加重了?”
居士走进柴房,摸了摸阿瑶的额头,沉声道:“是暑气入体过深,引发了肺热。寻常银针只能暂时缓解,需用草药调理。只是这荒年,哪里去找草药?”
“我知道哪里有草药!”门外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众人回头,只见一位白发老者背着药箱,拄着拐杖,缓缓走来。老者身着长衫,虽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药箱上刻着“悬壶济世”四个字。
“是陈神医!”李老实惊喜地喊道,“陈神医,您可算回来了!村里好多人都病倒了,您快救救他们!”
被称为陈神医的老者,是方圆百里有名的传统医学大师,精通《易经》与医理,常说“医易同源,治病先治心”。他刚从山里采药回来,听闻村里来了病人,便立刻赶了过来。
陈神医走到阿瑶床边,取出脉枕,为阿瑶诊脉。他手指轻搭在阿瑶的腕上,双目微闭,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片刻后,他睁开眼睛,说道:“此女心脉虚弱,暑热攻心,需用‘清心解毒汤’。我采的草药里正好有黄芩、连翘、麦冬,只是还缺一味‘莲子心’,能清心火,安神志。”
“莲子心?”柳彦卿想起自己行囊里还有几颗从京城带回来的莲子,是母亲特意为他准备的,说是能安神。他连忙取出莲子,剥出莲子心,递给陈神医。
陈神医接过莲子心,满意地点点头:“多谢施主。这莲子心虽小,却是点睛之笔。医理如易理,讲究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莲子心性寒,能克暑热;黄芩、连翘清热,麦冬滋阴,几味药搭配,便能阴阳平衡,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