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时间:2025-09-21 01:06:42

太极殿里铺着西域进贡的地毯,梁武帝坐在龙椅上,不像帝王倒像个文人 —— 他本就是 “竟陵八友” 之一,袖口还沾着墨痕。见谢赫进来,竟亲自走下丹陛:“朕早闻卿画技高超,齐武帝的肖像,朕见过,那眼神里的东西,旁人画不出来。”

谢赫躬身行礼,余光瞥见案上的空白素绢,心里咯噔一下 —— 果然,梁武帝指着素绢笑道:“朕新登帝位,天降祥瑞,卿可为朕画一幅《祥瑞麒麟图》,昭示大梁盛世。”

殿内的大臣纷纷附和,连吏部尚书都拱手:“谢画师若能画好此图,郎中职位即刻到手!” 谢赫却想起陶弘景的《双牛图》,那戴金笼头的牛虽华贵,却不如水草边的牛自在。他抬起头,声音不高却坚定:“陛下,祥瑞之说多为虚妄。齐朝末年,术士天天说有麒麟现身,终究挡不住亡国。”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连掉根针都听得见。老墨在殿外候着,吓得腿都软了 —— 前几日有个史官说 “萧氏得国不正”,直接被杖毙了。

梁武帝却没发怒,反而饶有兴致地挑眉:“哦?那卿以为,朕该画些什么?”

“臣恳请编撰《画品》,品评古今画家,正画坛风气。” 谢赫趁热打铁,“如今画坛乱象丛生,士族子弟拿着劣画充数,寒门画师的佳作却无人问津。臣愿立一标准,让后世知何为真画。” 他想起朱雀航画坊里那些被埋没的人才,想起李三郎磨破手指也要画好一笔线条,心口发烫。

“画者不品评,如厨子不尝菜!” 谢赫朗声道,“厨子不知菜味,做不出佳肴;画者不辨优劣,画不出好画。陛下若能支持此事,大梁画坛必能超越前朝!”

一旁的御史大夫厉声呵斥:“谢赫大胆!陛下要你画祥瑞,你竟敢抗旨!” 梁武帝却抬手制止,他盯着谢赫看了半晌,忽然笑了 —— 这眼神,倒和当年与范缜辩论《神灭论》时,那股较真劲儿如出一辙。他素来提倡学术宽松,何况谢赫的话戳中了他的文人底色。

“准了。” 梁武帝拍了拍谢赫的肩膀,“朕给你拨笔墨纸砚,再调三个书吏协助。若做得好,朕赏你最上等的孔雀石颜料。”

退朝时,老墨扑上来抓住谢赫的胳膊,手还在抖:“老爷,您吓死我了!刚才我都看见陛下摸龙椅扶手了,那是要发怒的征兆啊!” 谢赫却笑着从袖里摸出块宫廷点心,塞给老墨:“你瞧,陛下是懂画的。” 他望着宫墙内的槐树,忽然想起族里老人说他可能是谢安后人 —— 谢安当年淝水退敌,靠的是胆识;他如今要正画坛,靠的是笔墨。这或许,就是冥冥中的传承。

第六章:《六法精论万古存》

谢赫在城西找了处带院子的宅院,院里有株老槐树,风吹过的时候,落叶能飘到画案上。他把这里当作编撰处,书吏们搬来的画作堆了半间屋,从汉魏的帛画到南朝的绢本,看得人眼花缭乱。每日天不亮,他就坐在案前,用银针挑着灯芯,对着画作细细琢磨。

“先生,这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人人都说妙绝,您为何只给‘中上’品级?” 弟子小王端来一碗糙米粥,见谢赫在《洛神赋图》上画了个小叉,忍不住发问。这小王是寒门出身,跟着谢赫学画三年,最佩服顾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