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表里详细写道:“兵食同急,若推行屯田,让士兵战时打仗,闲时种地,既能解决军粮问题,又能减少百姓赋税,一举两得。” 他还算了笔账,若在淮南屯田千亩,一年能收粮十万石,足够边境三万将士吃半年。
第二天上朝,徐孝嗣把奏表递上去,萧鸾(此时已称帝,即齐明帝)看了连连点头:“此计甚妙,可即刻推行。” 徐孝嗣松了口气,觉得自己总算为国家做了件实事。可没过几天,宫里就传来消息,皇帝病重,朝政暂由太子把持。
太子是个纨绔子弟,哪懂什么屯田制,把奏表扔在一边,只顾着照顾皇帝。徐孝嗣几次想去催,都被内侍拦了回来:“陛下病重,太子说了,国事暂且搁置。” 这情形像极了现代公司里,员工辛辛苦苦做的项目方案,老板却因 “个人原因” 拖延不批。
徐孝嗣望着奏表上的字迹,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军粮问题拖一天,边境的将士就多一分危险。可帝王寝疾,太子昏庸,他纵有再好的计策,也只能束之高阁。这南朝的朝堂,从来都不缺有识之士,缺的是能真正推行政策的时机。他不知道,这份被搁置的屯田表,将来会引发怎样的祸事。
第九章:开府让爵称德薄,角巾丘园岂可得
齐明帝病愈后,念及徐孝嗣的功劳,又想起他的屯田策,下旨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赐爵望蔡县公。这开府仪同三司是南朝的最高荣誉之一,意味着可以自置官属,待遇与三公等同,是无数官员梦寐以求的职位。
可徐孝嗣却连上三道奏表,坚决推辞:“臣德惭古人,功微社稷,若受此职,恐遭天谴。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齐明帝不解,召他入宫问话:“徐公为何执意推辞?这是朕对你的嘉奖。” 徐孝嗣跪在地上,声音诚恳:“当年王导、谢安做开府仪同三司,都是平定大乱,安定天下。臣不过做了些分内之事,实在担当不起。”
其实徐孝嗣心里清楚,南朝的爵位越高,危险就越大。萧鸾猜忌心极重,当年帮他废帝的功臣,已有好几人被他找借口除掉。自己若接受这开府之职,难免会被皇帝视为威胁。他甚至私下对亲信说:“若能卸甲归田,戴角巾隐居丘园,才是真正的福气。”
可这不过是奢望。南朝的官场,一旦踏进来,就再也身不由己。齐明帝见他态度坚决,最终收回了成命,改封他为司空。徐孝嗣谢恩时,脸上虽带着笑意,心里却满是苦涩。他知道,自己的退让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安全,可这乱世之中,“德薄让爵” 真的能保得住性命吗?
第十章:昏主剖腹戏孕妇,忠臣默然袖中手
齐明帝驾崩后,太子萧宝卷即位,是为东昏侯。这萧宝卷比郁林王还要荒唐,登基后不问朝政,整日与宠妃潘玉儿厮混,还发明了各种残酷的玩乐方式。
一次,萧宝卷出宫游玩,见街上有个孕妇,忽然来了兴致,对左右说:“你们说她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不如剖开看看。” 左右侍从竟真的上前,按住孕妇就要动手。周围的百姓吓得四散奔逃,却没人敢阻拦。
当时徐孝嗣正好陪驾,见此情景,吓得浑身发抖,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这东昏侯性情残暴,之前有大臣劝谏他不要沉迷玩乐,直接被他下令斩首,尸体还被拖到街上示众。自己若开口,说不定下一个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