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胡炳坤,这位 90 年代内地第一批影视文化公司的大老板,表面上儒雅和善,投资广泛,在业内人脉极深。但许山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他的发迹史充满了疑点。几次关键性的大项目成功运作的时间点,竟精确地与其竞争对手遭遇 “不可抗力” 的时间点重叠。而这些 “不可抗力”,很可能都是胡炳坤在背后操纵的。

“许导,你看这个。” 王大康抱着一摞资料走进剪辑室,将资料放在桌子上,“这是我刚刚从一位老制片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当年《歧路》的资金链断裂,是因为一个重要的投资人突然撤资。而这个投资人,和胡炳坤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山睁开眼睛,拿起资料,仔细地翻阅着。他的眼神越来越坚定,心中的疑虑也越来越深。他知道,自己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近了,但同时,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

就在许山全力调查胡炳坤的时候,陈源那边却突然发生了变化。陈源开始频繁催促进度,要求许山尽快拿出 “有冲击力”、“能触动社会神经” 的粗剪版本。他甚至直接指定了新的采访对象 —— 几位对现实充满怨气、言谈容易偏激的社会边缘人物。

“许导,我们不能按照陈源的要求去拍。这样会偏离我们最初的拍摄方向,也会失去纪录片的真实性。” 王大康焦急地说道。

许山点了点头,他也深知这一点。但陈源作为投资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项目很可能会面临被撤资的风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心中充满了挣扎。

“可是,如果我们按照他的要求去拍,那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我们想要展现的是小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而不是被刻意扭曲的形象。” 许山无奈地说道。

在陈源的干预下,纪录片的内容开始走样。许山被迫拍摄了一些情绪化、片面甚至经过诱导、暗示的素材。镜头下,采访对象的困苦被放大甚至扭曲,某些瞬间刻意制造的悲情冲击力。看着监视器里那些被引向绝望和怨恨的脸孔,许山第一次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了强烈的生理性厌恶,仿佛回到了前世拍烂片时的恶心感。

“许导,咱这么搞…… 是不是有点缺德啊?这…… 这还是陈老板想要的‘时代变迁’?” 王大康小声嘟囔着,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不满的神情。

许山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地关掉了监视器,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繁华的城市街道,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是继续迎合陈源的要求,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追求真相。这个决定,不仅关乎着纪录片的命运,也关乎着他自己的未来。

撤资危机,关键线索

随着调查的深入,许山越来越确信胡炳坤与《歧路》的失败以及背后隐藏的阴谋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决定与陈源摊牌,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更多关于胡炳坤的信息,同时也想弄清楚 “421” 项目的真正目的。

许山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来到了陈源那低调奢华却冰冷如样品间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墙壁上挂着几幅抽象画,让人看了心生寒意。陈源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平静笑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