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起换了家居服,金丝眼镜滑到鼻尖,手里还攥着平板。
“你在做什么?" 他站在厨房门口,眼神扫过灶台,眉头微蹙,“厨房湿度会升高,油烟会附着在橱柜表面,清洁成本会增加。"
我回头白他一眼:“做晚饭。蒋教授,家政公司已经把你拉黑了,没有阿姨来做饭,总不能让我天天吃外卖吧?"
他走过来,弯腰看了眼锅里的水:“焯水需要先让水温匀速上升至沸腾,再保持 3 分钟,你现在开大火,会导致肉质紧缩,口感变差。"
说着,他伸手调小燃气灶,指尖不小心碰到我的手背,冰凉的温度让我缩了一下。
他也顿了顿,像触电似的收回手,耳尖又开始泛红,低头在平板上戳了两下:“记录:焯水时水温控制误差,导致手部接触意外。"
我憋笑:"蒋教授,做饭不是做实验,不用这么精确吧?"
他抬眼看我,认真得有点可爱:“任何过程都有最优解。"
我故意把盐罐递给他:"行,那蒋教授来把控 ' 最优解 '?
“ 他接过盐罐,手腕悬在锅上方,眼神盯着平板上的数字,半天没撒。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发现他居然在查 “牛腩炖胡萝卜放盐量对照表"。
“原来你不会做饭呀?" 我惊讶。 “厨房属于非必要活动区域。" 他言简意赅,终于小心翼翼撒了半勺盐,然后迅速把盐罐放回原位,像完成了一项精密操作。
我笑得直不起腰,刚想拿勺子搅一下锅里的牛腩,没留神油星溅到手腕上,疼得我 “嘶" 了一声。
下一秒,蒋起的手就攥住了我的手腕。他的掌心比手背暖,手指修长,轻轻托着我的手腕往水龙头下冲,水流调得不大,刚好裹住泛红的皮肤。 他的声音就在耳边,比平时低了些“家里有烫伤膏我去拿。"
他松开手时,我手腕上还留着他掌心的温度。我看着他快步跑向客厅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位 "数据控" 好像也没那么讨厌 —— 至少他紧张我的时候,没先拿平板记 “烫伤应急处理步骤"。
等他拿着烫伤膏回来,我已经把牛腩捞出来,正在炒糖色。
他走到我面前,打开药膏,指尖沾了一点,轻轻涂在我手腕的红印上。
他的动作很轻,像在处理易碎的玻璃器皿,呼吸落在我手背上,有点痒。
“涂薄薄一层即可,太厚会影响皮肤透气。" 他边说边收拾药膏,然后起身看了眼锅里的糖色,“颜色呈琥珀色,这个阶段刚好,不会发苦。"
我挑眉:“哟,蒋教授这是放弃数据 ,改用肉眼观察了?" 他没反驳,只是站在旁边,看着我把牛腩倒回锅里翻炒,偶尔提醒一句“火候可以调大一点",或者 “胡萝卜可以下锅了"。
夕阳从厨房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的睫毛染成金色,平时冷硬的轮廓柔和了不少。
最后,我把炖好的牛腩盛进盘子,递给他一碗:“尝尝?看看符不符合蒋教授的最优解。" 他接过碗,用勺子舀了一小块肉,慢慢嚼着,眉头舒展了些。
我盯着他的表情,像在等考官打分。 过了半天,他才开口:“口感偏差,味道偏差,综合评分8.7分。"
我刚想吐槽他又开始打分,就看见他拿起平板,飞快地敲了一行字:“记录:林满溪制作的牛腩炖胡萝卜,食用后血清素水平升高 12%,建议每周制作 1-2 次。" 我看着他低头戳平板的样子,突然觉得,也许这位蒋教授的 “数据",也没那么冰冷 —— 至少这行字里,藏着他自己都没发现的 “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