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上门,我靠在门板上长舒一口气。装监控当然是瞎扯的,蒋起那种隐私偏执狂怎么可能在家里装监控。

"精彩。" 一个冷淡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我吓得差点跳起来。 蒋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走廊阴影处,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个平板,显然刚从实验室那边出来。 他什么时候在那的?看了多久?

“老...... 公?" 我硬着头皮喊出这个称呼,“你在家啊。" 他慢慢走过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审视着我,像在研究什么新奇物种。 “我没有在家里装监控。" 他说。

“我知道," 我摊手,“诈她的。"

“你怎么知道是她拿的?"

“我不知道啊," 我实话实说,“我就试了一下,如果是误会,道个歉就行,如果不是......" 我晃了晃手中的翡翠手链,“那就人赃并获。" 他沉默地看着我,那种目光让我后背发毛。

原身记忆里的蒋起从来不会正眼看 “林满溪" 超过三秒。 “你变了。" 他终于说。 我心里一咯噔。

完蛋,要被发现是冒牌货了?会不会被送去切片研究? 结果他只是推了推眼镜:“比以前有趣了。" 然后转身走向实验室,留下一句:“晚餐不用叫我。"

我愣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 这算什么反应?

第二章

自从手链事件后,蒋起开始 “注意" 到我了。

这种 “注意" 非常诡异。

比如,他会突然在饭桌上问:“你为什么要用 37 度的温水刷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我:“...... 舒服?" 他就会在平板记点什么。

或者某天我发现卫生间多了个新牌子的洗发水,后来才意识到那是我前几天随口说 “好像挺好用" 的牌子。

最毛骨悚然的是,他开始记录我的作息时间。不是偷偷摸摸那种,是正大光明地记。

“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每晚 7 点到 8 点情绪状态最佳吗?" 某天他拿着张图表问我,“数据显示这个时间段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笑容频率增加 37%。"

我:“...... 因为那是我追剧的时间?" 他又在平板上记了一笔。

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决定反击。

某天他又在记录我吃水果的频率时,我突然问:“蒋教授,你是在收集数据写关于 ‘ 人类妻子行为学 ' 的论文吗?"

他顿了一下:“只是个人兴趣。"

“那你发现什么规律了?" 我凑过去看他的平板,上面全是曲线图和百分比。

“你周二和周四下午三点会吃零食,概率是 82%。" 他指着图表,“但今天没吃。"

“因为我来月经了,想吃咸的," 我面不改色,“你的数据没纳入生理周期变量,不够准确。"

他明显愣住了,耳尖微微发红。

得分! 但蒋教授就是蒋教授。第二天,我发现平板上的数据表多了个 "生理周期" 栏目。 我:“......"

第三章

由于蒋教授的龟毛,家政阿姨已经出走一周了,我只有认命的自己解决晚餐了。

结果翻遍冰箱,只找到半块牛腩和一把胡萝卜 —— 蒋起的冰箱还真是没什么 "烟火气"。

是时候让这位 "数据控" 见识一下,不是所有事都能靠曲线和百分比衡量 —— 比如做饭。

我系上围裙,刚把牛腩放进冷水焯,身后就传来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