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初抵沪上,出租屋里的“职场梦”

2023年夏,上海虹桥站的自动门缓缓打开,林小满拖着半旧的24寸行李箱,被裹挟在汹涌的人潮里,第一次真切触碰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湿热的风裹着地铁播报的沪语,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连空气里都飘着咖啡与香水混合的、属于“大城市”的味道。

她的目的地是闵行区的一个老旧小区,月租3200元的隔断间,是她在招聘软件上和HR反复确认薪资后,咬着牙定下的“落脚点”。推开那扇贴着褪色福字的防盗门时,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10平米的小房间里,只摆得下一张单人床、一个掉漆的衣柜,以及窗边临时支起的折叠桌——那是她未来的“书桌+梳妆台”。

“先活下去,再谈发展。”林小满把行李箱里的简历复印件整齐码在折叠桌上,最上面那张印着“XX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纸,边角被行李箱压得有些卷翘。手机里还存着HR昨天发来的消息:“明天9点到公司报到,穿正式点,部门总监会带新人。”

为了那句“正式点”,她翻出了衣柜里唯一一套西装——毕业时妈妈陪她在县城商场买的,深灰色,版型有些宽大。当晚,她对着手机里的“职场穿搭教程”,把西装裤的裤脚折了两折,又用酒店顺来的针线,勉强收了收西装外套的腰。镜子里的姑娘,眼神里带着怯意,却又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像一株刚被移栽到石缝里的野草,攥着最后一点力气想扎下根去。

第二章 入职第一天,踩坑比打卡还准时

第二天清晨6点,林小满就醒了。倒了三趟地铁,换乘时被人群挤得差点弄丢早餐,终于在8点50分冲进了位于陆家嘴的写字楼。前台小姐姐递来的入职登记表上,“紧急联系人”那一栏,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写下了远在老家的闺蜜电话——她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刚到上海就过得这么“手忙脚乱”。

部门叫“品牌营销中心-内容组”,办公室是开放式的,几十张工位整齐排列,键盘敲击声、电话沟通声、同事间的低声讨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心慌的“忙碌氛围”。带她的前辈叫张悦,扎着高马尾,涂着正红色口红,说话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先把这些资料看了,下午3点给我一份竞品分析报告,不用太复杂,三千字就行。”

“三千字?”林小满愣住了,她在学校里写的最长的报告,是毕业答辩时的八千字论文,但那是熬了一个月的成果。张悦已经转身回到工位,留给她一个利落的背影:“职场不是学校,没人等你慢慢磨,抓紧。”

电脑里的资料堆得像座小山——十几份竞品的年度报告、上百页的行业分析、还有公司过去三年的营销案例。林小满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对着屏幕逐字逐句地啃,直到中午12点,肚子饿得咕咕叫,才发现同事们都已经去楼下的餐厅吃饭了。她摸出包里的面包,就着保温杯里的温水,三口两口解决了午餐,又立刻扎进了资料里。

下午2点50分,她抱着打印好的报告去找张悦,却被泼了一盆冷水。“你这写的是什么?”张悦翻着报告,眉头越皱越紧,“数据都是去年的,竞品的最新动作一点没提,结论全是‘我认为’,职场要的是‘数据支撑’,不是‘个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