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下午,研讨会在一间小会议室举行。

氛围并不轻松。椭圆桌旁坐着五六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表情严肃,正是那天巡场的几位泰斗。

林宏显然被这阵仗吓到了,刚才路上的嚣张气焰消失无踪。

会议开始,一位姓周的老专家,率先开口,语气还算平和:“林宏先生,你的‘金丝嵌玉’作品很有特色,我们有几个技术细节想和你深入探讨一下。”

林宏硬着头皮:“您、您请问。”

“作品主体玉料,你选用的是和田青玉山料,为何不选籽料?”周老的问题直接切入核心。

林宏额头瞬间冒汗,眼神开始飘忽:“啊……籽料……籽料太贵了……山料,山料性价比高……脆性嘛,就……就是小心点,手上轻点……”

一位女专家皱起了眉:“手上轻点?‘金丝嵌玉’对力度要求极严,轻了嵌不入,重了损玉料。你具体采用什么手法控制?有没有数据支撑?”

“数据?就……凭感觉啊,练多了就有感觉了……”林宏的声音越来越虚。

“感觉?”另一位专家声音沉了下来,“金丝是K金还是足金?拉丝到多少微米?这些难道都靠感觉?”

问题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刁钻。

林宏彻底慌了神,脸涨得通红,冷汗顺着鬓角流下来。

他开始胡言乱语。

专家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彼此交换着失望而严厉的眼神。

“够了!”周老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林宏先生,你对基本技法的认知如此混乱不清,甚至常识性错误频出!这作品到底……”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转向了我,语气稍微缓和,“林汐女士,上次见你,眼力很毒。对这门技艺,你有什么看法?”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林宏猛地抬头看我,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哀求,还有一丝威胁。

我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迎上专家们的审视。

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了。

“各位老师,”我的声音清晰而稳定,“‘金丝嵌玉’并非凭空想象,其核心在于‘因料施技,丝玉共鸣’。”

我不看面如死灰的林宏,径直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空白板前,拿起笔。

“和田青玉山料韧足但性脆,需先以微火炙烤排湿,再以特制精油浸润三日,增其韧性。预热温度需恒定在四十五度,误差不得超过一度。”我边说边写下关键数据。

“嵌压并非蛮力,需用巧劲。工具需预热,力度需透过金丝均匀传导至玉料深层,频率和幅度都有定式,目的是让金丝与玉料分子结构初步契合。”我演示了一下手持工具的标准姿势和发力技巧。

“最后的关键是‘养’。完成嵌入后,需恒温恒湿静置七七四十九天,期间每日需以特定手法轻微震动玉璧,促使金丝与玉料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