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更新时间:2025-09-20 03:52:47

村头的老槐树又开花了,洁白的花串垂下来,在五月的风里轻轻摇曳。树下的石磨盘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映着斑驳的树影。七十岁的李老汉坐在磨盘边上,眯着眼睛看远处田野里忙碌的人们。又是一年麦收时节。

“爷爷,回家吃饭了!”小孙子跑过来,脸蛋被太阳晒得通红。

李老汉缓缓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这条从村头到家的土路,他走了七十年。每一处坑洼,每一块石头,他都了如指掌。路旁的杨树是他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栽下的,如今已参天而立,粗壮的树干要两人才能合抱。

回到家,老伴已经摆好了饭菜。简单的三样:炒土豆丝、腌黄瓜、玉米粥,还有刚出锅的烙饼。

“今年麦子长得好,籽粒饱满。”李老汉边吃边说,“明儿个就开始割了。”

老伴点点头,“二狗子说来帮忙,他家的割完了。”

夜晚,村里静得出奇,只有偶尔的狗吠声和蟋蟀的鸣叫。李老汉躺在炕上,却睡不着。麦收总是让他既期待又担忧。期待的是金黄的麦粒堆满粮仓,担忧的是天气突变。农活就是这样,看天吃饭,半点不由人。

天还没亮,李老汉就起床了。灶房里,老伴已经生火做饭,锅里煮着小米粥,蒸笼里热着馒头。简单吃过早饭,李老汉磨好了镰刀,带上草帽和水壶,向麦田走去。

晨光熹微中,麦田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李老汉蹲下身,捧起一束麦穗,放在鼻尖嗅了嗅,那是阳光和泥土混合的香气,是庄稼人最熟悉的味道。

“叔,来得早啊!”邻居二狗子扛着镰刀走过来,身后跟着他十五岁的儿子小强。

“人老了,睡不着。”李老汉笑道,“还得谢谢你们来帮忙。”

“客气啥,乡里乡亲的。”二狗子吐了口唾沫在手上,搓了搓,拿起镰刀,“开干吧!”

镰刀割断麦秆发出唰唰的声响,有节奏地在田野里回荡。李老汉虽然年事已高,但干起农活来依然利索。弯腰,左手揽过一把麦子,右手挥镰,一割一放,动作连贯而熟练。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技艺,几十年都不会忘。

太阳升高了,天气热起来。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刺得生疼。李老汉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继续弯腰收割。麦芒刺在手臂上,划出一道道红印,又痒又痛,但庄稼人早已习惯了这些。

中午时分,老伴和几个村妇送饭来了。大饼、葱酱、炒鸡蛋,还有一盆绿豆汤。大家坐在田埂上,边吃边聊。

“今年亩产得有个八百斤吧?”二狗子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

“看这长势,差不离。”李老汉点点头,“老天爷赏饭吃啊。”

小强好奇地问:“爷爷,您种了多少年麦子了?”

李老汉眯起眼睛想了想,“打从会走路就跟着爹下地,自己独立种地嘛,得有五十多年了。”

“一辈子都在种地,不腻吗?”

二狗子拍了下儿子的后脑勺,“胡说啥呢?不种地吃啥?咱们庄稼人,土地就是命根子!”

李老汉却笑了,“小孩子不懂事,正常。我像你这么大时,也想过走出农村,去城里见见世面。”

“那您怎么没去呢?”

“去了,又回来了。”李老汉喝了口绿豆汤,眼神飘向远方,“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