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他摩挲着照片,忽然想起师父临终前,让他把铺子守下去,“说我师父是‘青溪镇最后一位剃匠’,不对,还有我呢。”
李老师笑了:“所以啊,我让学生们给您拍了照,下次再版,就加上您的故事。”他看着周寡妇给陈剃头涂护手油的样子,眼里闪过笑意,“陈师傅,您这铺子,也算后继有人了。”
周寡妇的脸“腾”地红了,手忙脚乱地把瓷瓶塞回竹篮:“李老师别瞎说。”
陈剃头却没反驳,拿起那把小剃刀,递给小宝:“拿着,以后给你爹剃头。”小宝乐呵呵地接过去,举着刀在周寡妇头上比划,惹得她笑着去抢。铺子里的煤炉“呼呼”烧着,把三个人的影子映在墙上,晃啊晃的,像幅活过来的画。
7 端午的艾草
端午前几天,青溪镇的人都在忙着割艾草。陈剃头的铺子门口也挂了两把,是周寡妇凌晨去河边割的,带着露水的清苦气,把铺子里的滑石粉味都冲淡了些。
“陈师傅,尝尝这个。”周寡妇端来个竹筛,里面是刚包好的粽子,三角的,用艾草叶捆着,“我放了蜜枣,甜的。”
陈剃头拿起一个,解开叶子咬了口,糯米黏在嘴角,甜丝丝的。他不爱吃甜的,却没放下,慢慢嚼着。小宝在旁边转圈,举着根艾草当剑,喊着“打妖怪”,把铺子里的碎发都扬了起来。
“慢着点。”周寡妇去拉他,却被小宝拽着衣角,非要她看自己新学的“功夫”。陈剃头看着她们娘俩闹,嘴角的皱纹都浅了些,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娘也总在端午给他包粽子,用芦苇叶捆,里面塞块腊肉,说吃了能长力气。
正想着,张老三扛着个大西瓜进来,满头大汗:“陈师傅,周嫂子,吃西瓜!”他现在开了个货车跑运输,人也壮实了,说话嗓门比以前大了三倍。
“刚从瓜地里摘的,沙瓤!”张老三“啪”地把西瓜拍开,红瓤子冒着甜水,“前儿去县城,看见有洋理发店搞活动,二十五块钱剃个头,还送洗发水,可我就信陈师傅您这剃刀。”
他往藤椅上一坐,拍着后脑勺:“给我来个锃亮的光头,凉快!”
陈剃头拿起剃刀,在荡刀布上蹭了蹭。刀锋过处,黑亮的头发簌簌往下掉,落在铺着的报纸上,像撒了把黑豆。张老三闭着眼哼小曲,忽然说:“陈师傅,我哥说,让周嫂子搬过来住吧,铺子里那间小耳房,收拾收拾能住人。”
周寡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