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35年的夏天,一个炎热聒噪的中午。深蓝色的天空堆着厚厚的白云,云挤在一起形成一座座云山。太阳刺眼的在天上悬着,如火球般烤着大地。底下的黄土地萧条干裂,冒着层层热气,几根杂草要死不活的杵着毫无生机,似乎下一秒就能被烈日点着。

这样的正午,田鼠都不敢出门。而杨广才却光着脚失魂落魄的到了河边,他身材干瘦,鹑衣百结,皮肤黝黑,嘴唇干裂,年纪不大却是满脸沧桑。

他要投河自尽,正一步一步往河里走。缓缓流淌的河水和岸边纹丝不动的柳条,形成鲜明的对比。老杨双眼淡漠,已然没有任何神光。一脸死寂无视渐深的河水,一心求死。

河水很快到了脖子,肺部传来的压迫感,丝毫没有影响老杨的决心,没有一丝慌乱,继续往前。

“咿呀咿呀~”

岸上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老杨顿了一下,一直无神的双眼,眼皮稍稍抬了抬。仅仅稍纵即逝,他还是继续往水的更深处去。

水渐渐将他淹没,他在水中睁着眼睛等待死亡,等待生命结束,急切想离开这个没有任何念想的世界。

“咿呀咿呀~咿呀咿呀~”

啼哭声越来越大,老杨已沉到水底依然可以听到。

“咿呀咿呀~咿呀咿呀~”

啼哭声,不断通过水流传入老杨耳朵里,一心求死的他,吐完最后一口气还是从水中钻了出来。

水里扑腾了几下,深吸了几口气,摸了把脸上的水,将乱糟遭的头发抓到脑后,回头朝岸上扫了一眼,啼哭声停止了。老杨划着水,左右看了看,没有人也没有声音,他便继续去寻死,水再次将他完全淹没。

“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啼哭声再次响起,声音洪亮,持续不断。

老杨踩着水露出脑袋,“咿呀咿呀~咿呀咿呀~”三两下游上岸。寻着声音到了草垛,翻开草垛堆,阴凉处放着一个婴儿,婴儿用一块简单的布包裹着。

孩子手脚扑腾着,闭着眼睛“咿呀咿呀~”叫唤着。孩子脱水严重,嘴上全是皮,啼哭声已经嘶哑,手伸出包裹布外在不停向上伸抓。

老杨上前弯腰将婴儿抱起,掀开布看了一眼,是个女婴,脐带上带着血,应该刚生没多久。老杨赶紧将女婴包好,抬头环视四周,跟他来时没什么两样,烈日当头,无人无畜。

他翻着草垛寻了一圈,除了那一块包裹的布,什么也没留下。

怀里的婴儿停止了哭泣,老杨紧紧抱着孩子,眼泪牵线往下掉,嚎啕大哭。乱世的炮灰,命运多舛,想死都那么难,老杨搂紧孩子离开了河边,他又活了下来……

1900年,中国近代史最耻辱的一年,八国联军侵华。无能的清政府,只顾自己享乐,罔顾布衣百姓死活。上位者软弱无能,军队贪生怕死,百姓民不聊生。

最苦难的一年,杨广才出生了。那天他哇哇的哭,声音洪亮。他没有睁开眼,身边全是噪杂的声音。

北京城内外到处是穷困潦倒的布衣百姓,大街小巷蹲着要饭的乞丐,活得苟延残喘。大家衣衫褴褛,活得战战兢兢。孩子光着屁股在街头嘻戏打闹,成为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唯一能看到的希望。

杨广才的父母带着他住在一间很小的茅草房里。杨广才的父亲是附近有名的赤脚医生,替周边的老百姓看看伤风感冒、跌打损伤的小伤小病。他背后留着长辫子,为了生活除了看病采药,还要去码头干活,百来斤的担子扛起来也能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