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窗外,雨还在下。

李明关掉电脑,静静地听了很久。

简单,而复杂,他想。

第二天,李明开始了新的项目。

这一次,他没有设定任何具体目标,只是收集世界上最基础的规则:

心跳的节奏、呼吸的韵律、昼夜的交替、季节的轮回。

他发现,越基础的规则,越具有普适性;

越简单的节奏,越能衍生复杂变化。

一年后,李明的系统已经能够预测某种文化规则会如何演化,如何与其他文化交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使用这个系统来保护濒危文化,

不是通过冷冻保存,而是通过理解其基础规则,

让它们继续在人类文明中自然演变。

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李明被问及他的系统最终目标是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咚咚锵。”

会场一片困惑的寂静。

李明笑了:“竹杠在两边敲两下,再在中间敲两下。

这就是所有复杂的最简单起点。

我们不需要创造什么新东西,

只需要重新发现已经存在的基本规则,

然后让它们自然生长。”

那天晚上,回到酒店房间,李明收到系统自动生成的一份日报。

在无数文化规律分析报告的最下面,有一行小字:

“规则识别完成。开始同步。”

李明皱皱眉,这个提示从未出现过。

他键入查询:“什么在同步?”

系统回复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关的话:

“客人来了。”

突然间,李明的手机响起,是陈教授打来的。

“明早来实验室一趟,有个惊喜。”

老教授的声音里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有位客人来了,你会想见见的。”

“谁?”李明问。

“一位真正的鼓语传承人。

从亚马逊雨林来的,说是找到了我们平台,有些知识想与我们分享。”

陈教授停顿了一下,

“最神奇的是,他说他们的部落一直等待着一个信号。”

“什么信号?”

“雨滴重新落在竹筒上的节奏。”

李明结束了通话,久久地坐在黑暗中。

窗外又开始下雨了,雨滴敲击着不同的表面,奏出复杂的节奏。

他闭上眼睛聆听。

在所有的嘈杂之中,他清晰地听到了那个规则:

咚咚锵。

咚咚锵。

第2章 规则续

李明一夜未眠。

雨声敲击着他的意识,那简单的“咚咚锵”节奏在脑海中循环往复,仿佛某种古老的呼唤。

他意识到,陈教授口中的“客人”绝非偶然。

清晨,实验室里弥漫着咖啡因和期待的混合气息。

陈教授早已在那里,身边站着一位身形瘦削的老人。

老人脸上布满细密的纹路,像是雨水长期冲刷大地形成的沟壑。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那对光滑发亮的竹节鼓棒,看上去已经被握了无数个日夜。

“这是卡玛长老,从亚马逊的雅瓦纳瓦部落远道而来。”

陈教授介绍道,声音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敬意。

卡玛长老的目光直接落在李明身上,仿佛早已认识他。

“你的雨声收集了河流的语言。”

长老用带着口音但流利的英语说,没有寒暄,直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