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林建国立刻皱起了眉头:“姓沈?家里做什么的?听起来条件很一般啊?青青,大学谈恋爱爸爸不反对,但要看清现实。将来毕业了,房子、工作都是问题!你跟着他要吃苦的!”
林青试图为沈衍辩解:“爸,他人很好,很努力,成绩也好,未来我们会一起奋斗的。”
“奋斗?说得轻巧!”林建国语气严肃,“现实哪有那么容易?我跟你妈辛苦一辈子,不就想你过得轻松点吗?听爸的,多看看身边条件好的同学,起码要门当户对!”
暑假,林建国特意抽时间来了趟学校,美其名曰看看女儿,实则是想亲眼见见这个“穷小子”。
沈衍接到林青通知,有些紧张。他刻意穿上了最旧的一套衣服,约在学校门口的普通小餐馆。席间,林建国不断询问沈衍的家庭情况、未来规划。沈衍按照预设的“剧本”,含糊地表示父母做点小生意,自己毕业后打算先找工作,一步步来。
林建国看着沈衍普通的穿着,听着他“缺乏远大志向”的计划,再对比餐馆简陋的环境,脸色越来越沉。他言语间不免带上了挑剔和轻视,反复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暗示沈衍“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沈衍全程保持着礼貌和克制,但桌下的手悄然握紧。林建国的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刺在他敏感的自尊心上,既让他因被看低而愤怒,又让他为自己的欺骗感到一丝羞愧和挣扎。但他倔强地认为,只有靠自己去赢得林青和这份爱情,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送走林建国后,林青看着沉默的沈衍,小心翼翼地问:“你没事吧?我爸他…说话比较直。”
沈衍摇摇头,扯出一个笑容:“没事,我理解。我会证明给你爸看,我能给你幸福。”——靠我沈衍自己,而不是沈家。他在心里补充道。
林青感动地抱住他,却不知道,父亲的态度已经在两人之间埋下了一根刺。而沈衍的隐瞒,也让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失衡的天平上。
第四章 风雨前的宁静
大学的最后几年,两人感情依旧甜蜜,但现实的压力已经开始悄然渗透。
林青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愿意和沈衍一起省吃俭用,逛夜市,吃路边摊,把有限的兼职收入规划着用。她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苦一点也是甜的。她甚至开始规划毕业后和沈衍一起租房、找工作,共同奋斗的未来。
沈衍则一边享受着纯粹的爱情,一边承受着双重身份带来的心理煎熬。他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持谎言,避免使用任何与“富二代”身份相关的消费习惯和人脉资源。他目睹林青为省钱付出的努力,内心既心疼又矛盾。好几次,他几乎忍不住想告诉她真相,但话到嘴边,又怕看到她惊讶、失望甚至可能怀疑他感情纯粹性的眼神,最终都咽了回去。
他只能更努力地“打工”,偶尔用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工资”给林青买些小礼物,让她开心。他以为这是保护他们的爱情,却不知这反而加深了林青对他“经济能力有限”的认知和心疼。
同时,林建国隔三差五就会打电话来,唠叨着谁家女儿找了个家境好的男朋友,一步到位有了房车;或者催促林青去参加一些他托关系安排的、带有相亲性质的联谊。林青每次都是敷衍过去,但父亲的话像背景音一样,不断提醒着她现实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