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陶土里的新生
拒绝批量生产后,苏念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的平静。虽然订单不多,但她还是每天认真地做陶艺,偶尔会有老顾客来买她的作品,还会介绍新顾客来。顾屿的纪录片还在继续拍,他把苏念拒绝批量生产的故事加了进去,没想到,这段视频在网上火了,很多人留言说 “支持手工,支持坚守”,还有人特意从外地来陶坊买她的作品。
苏念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可妈妈还是担心她的终身大事。有天,妈妈又给她安排了相亲,对方是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家里很有钱。妈妈说:“人家能帮你把陶坊做大,你跟他在一起,以后就不用这么累了。” 苏念没办法,只好去见了面。
相亲对象对苏念很满意,说可以给她投资,让她开连锁店,还说 “手工做太麻烦,机器生产才有效率”。苏念听着,心里很不舒服,她平静地说:“我做陶艺不是为了赚钱,是因为喜欢。如果你不能理解,我们可能不合适。” 对方愣了一下,随后笑了:“现在还有人跟钱过不去?你这性子,以后肯定要吃亏。”
苏念没再理他,起身离开了。她回到陶坊,看到顾屿正在帮她整理展示架,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顾屿看到她脸色不好,问她怎么了,苏念把相亲的事说了,顾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苏念,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陶艺,是因为你对梦想的坚持。我想跟你一起,把‘守艺陶坊’传承下去。”
苏念愣住了,她看着顾屿认真的眼神,心里像有小鹿在乱撞。她用力点头,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是幸福的眼泪。
确定关系后,顾屿帮苏念做了很多事。他帮陶坊做了线上店铺,把苏念的作品放到网上卖;他还联系了学校,让苏念去给孩子们上陶艺课,培养他们对传统手艺的兴趣。苏念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她的作品也被更多人知道,甚至有博物馆联系她,想收藏她的作品。
爷爷看到苏念的变化,心里很欣慰。有天,爷爷拿出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一套老陶具,是爷爷年轻时做的。爷爷说:“念念,这是爷爷的宝贝,现在交给你了。你要记住,做陶艺,不仅要手上有活,心里还要有温度,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灵魂。”
苏念接过木盒子,心里沉甸甸的。她知道,爷爷把陶坊的未来,把传统手艺的未来,都交给了她。她不会让爷爷失望。
这天,苏念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订单 —— 为一家新开的文化酒店设计一批陶艺摆件,要求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苏念很重视这个订单,她查阅了很多当地的历史资料,还去实地考察,最后决定以当地的古建筑为灵感,设计一系列摆件。
设计过程中,苏念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如何把古建筑的细节融入到小小的摆件里,如何调配出符合古建筑风格的釉色。顾屿一直陪着她,帮她查资料,给她提建议。有时候,他们会一起在陶坊待到深夜,饿了就煮碗面条,累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苏念终于完成了设计。当她把样品送到酒店时,酒店负责人赞不绝口:“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美感。” 苏念心里很开心,她知道,自己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