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梁尘

冬至时节的江南水乡,褪去了秋日的温润,显出一种清冽而萧索的静美。河水凝滞,泛着铅灰色的冷光,岸边枯柳的枝条在寒风中瑟瑟抖动。天空是那种接近年关的、带着灰白底色的淡蓝,阳光稀薄,毫无暖意,只将老街巷凹凸不平的青石板照得发亮。空气干冷刺骨,呵气成霜,正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时节,万物敛藏,一切生机都蛰伏在深深的寂静之下。

在这片沉寂之中,一种独特的声音隐约可闻——并非人声鼎沸,而是悠长而富有弹性的锯木声、沉稳的斧凿敲击声,以及偶尔传来的低沉人语,在冷冽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这声音源自古镇西侧,一座临河而建、略显破败却风骨犹存的老宅院附近。

宅院门楣上,一块被风雨侵蚀得字迹模糊的旧匾,依稀可辨“听松居”三个行楷大字。白墙已多处斑驳,露出内里的青砖,黛瓦缝间生出枯草,在风中微颤。然而,与周遭许多已被改建成咖啡馆或客栈的老宅不同,这座宅院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格局,只是显出一种疲惫而坚韧的苍老。

院门虚掩着,那修缮的声响正是从院内传出。

推门而入,景象与外观的颓唐截然不同。院落深深,虽显陈旧,却收拾得干净齐整。廊下、庭前,堆放着一批新旧不一的木材——有颜色深沉的老杉木枋、纹理细密的樟木板,还有新刨光的松木椽子。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木料特有的清香、新鲜刨花的味道,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桐油和生漆的气息。

一位三十七八岁的男子正站在一架木梯上,仰头审视着厅堂的檐檩。他穿着半旧的工装裤和羽绒马甲,围巾随意搭在肩上,侧脸线条清晰,眉头微蹙,眼神专注而锐利,正用一把卷尺仔细测量着檩条的挠度。他动作沉稳,带着一种经年累月与木材打交道的笃定感。他是梁守拙,一名独立的古建修复顾问工程师。

梯子下,一位穿着素色棉服、系着粗布围裙的年轻女子正仰头配合,手中拿着笔记本和激光测距仪,不时记录着他报出的数据。她是老宅现在的守护者,苏挽舟。

“东次间前檐檩,中段下沉约两指。”梁守拙的声音低沉平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檩身有纵向干裂,需嵌补。椽子尾部多数糟朽,尤其是西北角,雨水侵蚀严重。”

“嗯,和之前预估的差不多。”苏挽舟点头,笔尖飞快地记录,眉头也轻轻锁着,“檩条能保留吗?”

“得落下来看内部虫蛀情况。关键是榫卯节点是否松脱。”梁守拙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扫过庭院里那些待用的木料,“换下的椽子,可以用这些老杉木仿制,尺寸要准,榫头要硬。”

两人对话简洁,全是专业术语,却透着一种基于共同目标的默契。梁守拙是受一家文化基金会委托,对古镇一批濒危老宅进行抢救性勘察评估,“听松居”是其中情况最复杂、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处。苏挽舟则是宅主,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独自守着这份沉重的祖产,艰难地维持着,并积极为古镇的整体保护奔走。

勘察间隙,梁守拙会细细抚摸厅堂门扇上那些雕花雀替和槅扇心的冰裂纹棂花,眼神中流露出一种近乎温柔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