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的 AI 手环在清晨六点准时震动,那震颤像细密的虫噬,顺着腕骨钻进皮肤。淡蓝色的全息投影在手腕上方亮起时,他甚至能看清光束里浮动的微尘 —— 那是昨夜没来得及清理的、来自旧窗帘的纤维。「今日任务:上午 9 点至 11 点,前往中央公园陪伴星核族子代顾晓宇玩耍,需完成『捉迷藏』『积木搭建』两项互动,情绪波动需维持在『愉悦』区间,偏差不得超过 10%。」冰冷的电子音裹着晨间的凉意,落在他刚睡醒的耳膜上。
他指尖熟练地按向手环确认键,指腹蹭过早已磨出细痕的按键 —— 这是他第三十七次接下陪玩任务。镜子里的少年穿着统一的浅灰色「陪玩制服」,布料粗糙得像砂纸,领口别着的微型情绪监测器闪着淡绿色的光,那金属外壳下的芯片是出生时就植入的,连睡觉时都在记录他的喜怒哀乐,像一颗永远摘不掉的、会呼吸的痣。
早餐是 AI 配送的营养糊,瓷碗边缘还沾着上一轮配送留下的奶渍。温度精准控制在 42℃,入口时不烫不凉,却带着机器特有的、毫无温度的腻感。手环突然弹出一行绿色小字:「今日营养摄入已达标,无需额外补充」。林野的目光落在厨房台面上那盒未开封的牛奶上 —— 那是上周父母用「技术人员福利」换来的,盒身上印着早已模糊的牧场图案。他忍不住拿起牛奶,刚撕开一角,手环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震得他手腕发麻:「检测到超额摄入乳制品,可能导致热量超标,不符合陪玩体型标准(BMI 需维持在 18.5-20.0),建议停止饮用。」
蜂鸣声像鞭子似的抽在他心上,他只好悻悻地放下牛奶盒,目光落在厨房墙壁上那帧褪色的旧照片上。照片里的父母还很年轻,父亲穿着白衬衫,母亲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纸质书,书脊上「量子物理导论」五个字虽已泛黄,却依旧清晰。背景里的高楼大厦间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用被指令操控的、真实的笑容。他曾在十岁那年指着照片问母亲:「这书里写的是什么呀?」母亲却像被烫到似的,匆匆把照片翻过去,指尖的颤抖藏在衣袖里:「那是『大替代时代』之前的东西了,别问太多,星核族不喜欢我们谈论过去 —— 要是被情绪监测器录下来,我们都会被送去『矫正中心』。」
后来,林野从父母深夜压低的谈话里,一点点拼凑出那个早已被 AI 抹去的过去:五十年前,「通用 AI 革命」爆发,首批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 AI 像潮水般涌来,先是取代了工厂里重复劳作的工人,接着是银行职员、教师,甚至连部分科研人员都没能幸免 ——AI 能在一秒内完成人类一周的计算量,能将生产误差控制在 0.001 毫米内,连教学都能根据每个学生的脑电波波动,实时调整知识点的讲解节奏。起初人类以为这是解放,是「不用工作就能享受生活」的乌托邦,可短短十年,90% 的职业彻底消失在数据库里。
失去工作的人类陷入混乱,有人上街抗议,有人躲在家里啃食仅存的存粮,而少数掌握 AI 核心代码的技术寡头,却在混乱中悄然崛起。他们以「星核族」为代号,在城市最高耸的「星穹塔」里建立了隐秘的统治:将剩余人类划分为「服务阶层」—— 也就是像林野这样,靠提供情绪价值为生的陪玩;而老弱病残、或是无法满足「情绪标准」的人,则被冠上「资源消耗者」的标签,在无人知晓的「筛选中心」被偷偷处理。星核族从不公开露面,所有指令都通过 AI 系统传递,他们的孩子佩戴着银色的「星核环」,那圆环能直接连接最高级别的 AI 权限,连巡逻机都要对其避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