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咬咬牙,伸出手:“成交!”

那天晚上,我们俩在出租屋里写下了最初的合作协议。粗糙,幼稚,却像一枚火种。

三周后,搭载超级电池的无人机原型机起飞。 它在空中盘旋,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当旁人惊叹它还在飞时,我心里无比平静。因为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任务完成,奖励积分1000。积分可用于兑换下一阶段黑科技:无人机群AI协作技术。】

我盯着那个选项,嘴角慢慢勾起。

4

赵昊兴奋得整夜没睡。第二天他就拉着我去见投资人。 可我们刚坐下,对方就冷笑:“小赵,你说你有突破性的电池?呵呵,这年头谁骗投资不是这么说的?十倍能量密度?你知道多少顶尖实验室折在这上面?”

赵昊急得满头大汗,我却淡定从容。 我把一台无人机放到桌上,亲手接上电池,按下开关。

嗡—— 螺旋桨旋转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无人机依旧稳稳悬停在半空。投资人脸色一点点僵硬。

终于,他猛地站起:“我们愿意投!但条件是,你们必须把核心专利交给我们公司,由我们主导。”

赵昊脸色大变。可我只是淡淡一笑:“不好意思,我们不卖。”

那一瞬间,我清晰地看到对方眼底的冷意。他们不会轻易放手。

当晚回到出租屋,赵昊忧心忡忡:“老林,你太硬气了,这些人可不是好惹的。”

我却没有理他,只是盯着系统面板。 新的任务正在闪烁:

【任务二:完成无人机群AI协作技术。奖励:积分2000。】

我的血液在沸腾。资本、研究所、外国封锁? 那又如何? 既然拥有了这份力量,我要让全世界都追不上我的脚步。

5

无人机群第一次集群测试那天,厂房外面飘着细雨。我们把三十台改装机一字排开,统一编号。赵昊搓着手:“老林,要不先飞五台?三十台一块上,风险太大。”

我戴上耳机,轻声道:“三十台一起。”

系统给的协作算法像一张透明的网,把每台无人机的状态、位置、风况、载荷实时交织。我像在指挥一个会思考的蜂巢。

“起飞。”

嗡鸣同时涌起,三十台机器从地面跃起,先在低空编队,再自动分区,开始进行避障与重构队形。雨线在它们间被切成细碎的斜线,像被量化的秩序。

五分钟后,我下发第一条复杂指令:模拟灾后通信中继。无人机群像涟漪一样铺开,自动寻找最佳中继点,延迟被压到惊人的低值。赵昊惊得张大嘴:“靠,这已经不是编程,是——”

“群智。”我说。

第二条指令:动态目标追踪。我们放出两台随机飞行的小靶机,无人机群自发分工,外圈封锁,内圈接力跟踪,捕获率100%。

测试结束的那一刻,系统弹出提示:【任务二完成,奖励积分2000;解锁‘光学隐身材料’关键工艺链路(可研发;消耗积分1500)】。

我没有犹豫,点下“解锁”。

夜里,赵昊把啤酒放到我桌上:“投资人那里,我们是不是能更硬一点?”

我看着屏幕上的材料清单,笑了笑:“不用硬,他们很快会换一种姿态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