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他拂袖而去,我知道,这场梁子算是结下了。

当晚,潘金莲罕见地没有给我脸色看,反而主动盛饭夹菜。我知道她是因为白天我没有当场让她难堪而感到意外。

“大郎,”她犹豫着开口,“今日那西门公子...”

“娘子,”我打断她,“世道险恶,人心难测。有些人表面光鲜,内里不知何等龌龊。你我夫妻虽不富贵,却也安稳。二郎如今是县衙都头,咱们更需谨言慎行,免得给他招惹是非。”

我故意抬出武松,提醒她我们不是毫无倚仗的平民百姓。

潘金莲低头不语,良久才轻声道:“我知道了。”

然而我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西门庆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第二天王婆就来找潘金莲,说是请她去帮忙绣寿衣,主家出手阔绰。我心中冷笑——来了,经典的“王婆牵线”戏码。

“哪家要绣寿衣?”我故作好奇地问。

王婆眼神闪烁:“是...是城西李员外家,老太太八十高寿,要提前准备后事。”

我心中明镜似的,李员外家上月才办过丧事,哪来的老太太做寿?但我没有戳破,反而对潘金莲说:“既然是李员外家,倒是不能推辞。娘子去吧,早些回来便是。”

潘金莲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没想到我会如此爽快答应。王婆也愣了一下,随即笑逐颜开:“大郎放心,老身定把娘子照顾好。”

她们走后,我立刻关店出门,悄悄尾随。只见王婆并没有带潘金莲去城西,而是绕了几个弯,进了狮子巷的一处僻静宅院。

我记下地址,没有打草惊蛇,而是转身去了县衙。

守门的衙役认得我:“武大郎?来找武都头?他出差还未回来。”

我笑道:“不是找二郎,是找赵押司。前日他订的喜饼,我已经做好了。”

赵押司是武松的好友,武松临走前特意引荐过我。衙役便放我进去了。

找到赵押司,我并没有直接告状,而是借口请教法律问题:“押司大人,小可有一事请教。若是有人设局诱骗有夫之妇,该当何罪?”

赵押司闻言正色道:“大宋律法,和诱有夫之妇者,徒二年;若成奸,徒三年。武大郎何出此问?”

我叹气道:“只是近日听说一桩事,有感而发。邻县有个卖饼的,与小人同名,也叫大郎。他出门做生意,妻子被一富家子弟与媒婆合谋诱骗...”

我添油加醋地将《水浒传》中武大郎的遭遇说了一遍,只是假托是邻县之事。

赵押司听后大怒:“岂有此理!这等伤风败俗之事,若在我阳谷县发生,定不轻饶!”

我趁机道:“押司大人公正严明,小可佩服。只是听说那富家子弟在官府中有人,怕是难以治罪。”

赵押司拍案而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武都头临走前托我照应你,你若听说阳谷县有这等事,尽管来报!我倒要看看,谁敢包庇淫人妻女的罪犯!”

我连连称谢,告辞出来。有了赵押司这番话,我心里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