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9 月 16 日 阴转小雨 雨帘里的新剪刀

清晨五点十七分,雨滴敲在美发车顶的声响格外清晰。我(沈砚)从后座坐起时,额头不小心撞到车顶的储物箱,哗啦啦掉出几样东西 —— 陈阿婆给的银簪、半包野菊花干,还有张被雨水洇软的纸,是望云村孩子们画的 "剪刀太阳图",颜料在纸上晕开,倒像父亲手册里没画完的山水草稿。

雨势渐大,噼里啪啦的雨声仿佛要将美发车整个吞没。我揉着撞疼的额头,借着车内昏暗的应急灯,仔细打量着散落在身旁的物件。那支银簪是陈阿婆执意塞给我的,她说这是她年轻时的嫁妆,上面刻着缠枝莲纹,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泛着温润的银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阿婆将簪子塞进我手心时,布满皱纹的手微微颤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许:“丫头,留个念想,望云村永远是你的家。”

半包野菊花干还带着山野的清香,那是我和村里孩子们一起去后山采摘的。记得那天阳光正好,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在风中摇曳,金黄一片。孩子们嬉笑打闹着,你追我赶,不时有稚嫩的声音传来:“沈姐姐,这边的菊花又大又香!”“沈姐姐,我摘了好多,晚上我们可以泡菊花茶喝!” 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成了我在望云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而那张 “剪刀太阳图”,此刻正摊在我膝头。雨水将纸张浸润得发皱,原本鲜艳的颜料也晕染开来,却意外地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画面上,一把大大的剪刀被七道彩虹环绕,剪刀中间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太阳周围挤满了彩色的小人儿,每个小人都咧着嘴笑着,手中还拿着不同的工具,有的是画笔,有的是剪刀,还有的是颜料盘。右下角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给最厉害的沈姐姐”。看着这张画,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他们奶声奶气的话语:“沈姐姐,你用剪刀剪出的东西可好看了,就像会发光的太阳!”

这张画让我想起了父亲的手册。那本泛黄的手册,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收在美发车的暗格里,里面记载着父亲毕生的剪纸技艺和对艺术的感悟。手册里有许多未完成的山水草稿,线条简洁却意境深远,每一笔都蕴含着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如今,孩子们画的 “剪刀太阳图” 与父亲的山水草稿竟有了几分相似,同样的未完成,同样的充满希望与想象,仿佛在告诉我,艺术的传承从未间断,新的故事正在续写。

车窗外,雨幕中隐约能看到望云村的轮廓,青瓦白墙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我来这里不过短短数月,却与这个小山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初到望云村时,这里的剪纸技艺濒临失传,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还守着这门手艺。我想用自己的力量,让望云村的剪纸重新焕发生机,于是办起了剪纸课堂,教孩子们和村民们剪纸。

起初,村民们对我这个外来人充满怀疑,课堂上冷冷清清,只有几个好奇的孩子偶尔来看看。但我没有放弃,每天带着工具走街串巷,看到有趣的场景就现场剪出一幅作品。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课堂也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得超乎我的想象,他们用剪刀和彩纸创作出各种新奇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剪纸艺术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