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光又变了,这次是沈砚清以前捐钱的画面——他站在媒体镜头前,举着捐款牌,脸上带着刻意的微笑,心里想的是“这次捐款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曝光”。

“而功德,与福德不同。福德有形,可随外在境遇增减;功德无形,是你对‘道’的觉悟,是你破除‘我执’后,内心的清净与圆满。”佛陀的指尖再落一缕光,光里是苏老守阁的画面——他每天添灯、扫阁,不求名利,只想着“守护老中医的心意”,内心平静得像山泉水,“你做了好事,若执着于‘我做了好事’,那只是福德;若忘了‘我’,也忘了‘好事’,只像呼吸一样自然利他,此时内心的清净,便是功德。”

沈砚清愣住了,想起自己帮张婶换煤气罐时,一开始心里还想着“她会不会感激我”,后来见张婶笑了,倒忘了“感激”这回事,只觉得心里暖。他连忙问:“那无相布施,又是怎么回事?”

佛陀微笑着点头,光里浮现出片麦田——麦子成熟了,风吹过,麦穗轻轻摇晃,却从没想过“我要给谁吃”,只是自然地结出果实;山泉水流过田埂,滋润着禾苗,也从没想过“我要积多少德”,只是自然地流淌。

“无相布施,便是‘不执着于相’——不执着于‘施者’(我),不执着于‘受者’(他),不执着于‘所施之物’(钱、粮、力)。”佛陀的声音越来越近,“就像麦子结果、泉水流淌,没有‘我要做什么’的念头,只是顺应本性去利他。你帮人时,若忘了‘是我在帮他’,忘了‘他是我帮的人’,忘了‘我帮他用了什么’,只想着‘他需要帮助’,这便是无相布施。此时,福德与功德,便会自然相融。”

话音落时,金色的莲池渐渐淡去,沈砚清再睁眼,依旧坐在观心阁的蒲团上,青灯的光还在,檀香也还在,只是心里的疑惑,像被清泉洗过一样,干干净净。

“醒了?”苏老递过一杯艾草茶,“看你眉头松了,想来是见着了该见的。”

沈砚清接过茶,一口饮尽,暖意从喉咙流到心里:“苏老,我明白了——福德不是求来的,是利他心自然生的;功德是悟来的,是破了我执后的清净;无相布施,就是像呼吸一样,自然帮人,忘了自己,也忘了付出。”

苏老笑了,指了指青灯:“你看这灯,它亮着,却从没想过‘我在照亮谁’,只是自然地发光。人若能像这灯一样,便是真的懂了。”

第三幕:市井暖灯,无相实践

回到城里的那天,沈砚清把老宅的青灯装在帆布包里,随身带着。他没回以前的高档小区,反而在老城区租了间带院子的平房,院子里种着外公画里的那种麦子——种子是苏老给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