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让苏想有些气馁,但又更加不甘。

她开始更仔细地观察他。

她发现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对美食、时尚、流行文化毫无兴趣。

他的世界似乎是由绝对理性和逻辑构成的铜墙铁壁,密不透风。

然而,一次极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丝裂痕。

那是在公寓楼下的街心公园,一个乞讨的老人坐在长椅上,面前摆着破旧的碗。

大多数人行色匆匆,无人驻足。

苏想心里有些不忍,走过去买了份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递给老人。

她转身离开时,

意外地看到陆臣就站在不远处的便利店门口,手里拿着一瓶水,目光正落在她身上。

他的眼神不再是那种绝对的平静和淡漠,

而是带着一丝极细微的……困惑?

像是在观察一个无法用现有公式解析的异常变量。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接触。

陆臣立刻恢复了常态,面无表情地拧开水瓶喝了一口,仿佛刚才那一瞬只是错觉,然后转身离开。

但苏想确信自己看到了。

那一刻,她的心莫名地跳快了一拍。

原来他那铜墙铁壁的世界里,也会对“善意”这种非逻辑的行为产生一丝不解和好奇?

另一次,

陆臣的行为则让她在事后感到一阵后怕和微妙的生气。

为了进一步误导卡尔团队,

并测试寰宇科技对“苏想”这个点的关注度,陆臣需要制造一个轻微的、可控的“刺激”。他计算了所有变量,

确保万无一失。

他让苏想的电子邮箱“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某个“业内人士”的邮件,

邮件内容看似发错了,

里面包含了一些关于星耀商贸的、无关紧要但略显敏感的内部沟通片段。

这封邮件毫无意外地被寰宇科技的监控系统捕获。

果然,卡尔团队上钩了,

他们对苏想的关注度瞬间提升了一个等级,

但调查方向完全被邮件内容引偏,开始全力追查那个根本不存在的“业内人士”。

事后,陆臣轻描淡写地向苏想解释了这件事,语气平静得像在描述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步骤:“……必要的刺激源,用以观察他们的反应模式并确认偏转向量。

风险概率计算低于0.03%。你从未处于任何实际危险中。”

苏想听得半懂不懂,

但“风险”和“刺激”这几个词让她明白自己又被当成了某种“工具”。

她一时气结:

“你!你怎么能不经我同意就……”

陆臣打断她,眼神纯粹理性:

“告知你会引入不可控的情绪变量,影响策略执行效率。结果证明方案最优。”

他说的如此理所当然,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