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萼在信中泣诉:“先主遗命兄弟传国,然希广篡逆,欲诛臣满门。
陛下若救臣,楚地愿永附南唐。”
查文徽在旁煽风点火:“楚地富庶,若能吞并,可补河中出师之损,更能彰显陛下威德。”
李璟早已被 “开疆拓土” 的执念冲昏头脑,当即任命边镐为帅,率军援助马希萼。
边镐早年平叛有功,被人称为 “边罗汉”,可此时早已没了当年的锐气。
他率军慢悠悠地开往楚地,等抵达时,马希萼已联合五溪蛮杀了马希广,自立为楚王。
见此情景,边镐索性顺势而为,驻军长沙威慑。
没过多久,马希萼因荒淫无道引发内乱,部将徐威废黜马希萼,改立其弟马希崇。
李璟闻讯,又命边镐趁机吞并楚地。
边镐兵不血刃进入长沙,将马氏兄弟押回建康,楚地十三州尽归南唐。
消息传回建康,李璟大喜过望,下令大赦天下,还将楚地的珍宝悉数运回宫中。
可他没看到,边镐在楚地的治理早已乱象丛生。这位将军酷信佛教,进城后不整军备,反而大修寺庙,每日与僧人诵经讲法,被楚地百姓骂作 “边和尚”。
他纵容部下劫掠,甚至强占百姓田地,楚地民怨沸腾,只待爆发的时机。
就在李璟沉浸在 “吞并楚地” 的喜悦中时,南汉又在桂林挑起战事。南
汉王刘晟趁南唐主力在楚地,派兵夺取了桂林及周边州县。
李璟恼羞成怒,派大将张峦率军夺回失地。
张峦起初进展顺利,连破数城,直逼临贺。
可胜利冲昏了唐军的头脑。
裨将杨胜、侯忠见临贺城外河水浅涸,不顾张峦的劝阻,率军涉水追击,还纵兵劫掠。
没想到南汉守军早在上游筑坝,待唐军过半,突然决堤放水。
滔滔洪水瞬间吞没了唐军,杨胜、侯忠死于乱军之中,幸存者不足三成。
张峦见大势已去,只得率军狼狈撤回,桂林之战最终无功而返。
第三章 周世宗南征与国势崩颓
保大十三年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