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他心里咯噔一下,当即下令:

“全军集合,连夜渡江,平定广陵之乱!”

部下有些犹豫:

“大人,徐将军还在昪州,咱们是不是先请示一下?”

“来不及了!”

李昪斩钉截铁地说,“广陵乱局,若不及时平定,必生大祸。

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大军连夜渡过长江,抵达广陵时,朱瑾已经死了,城里乱作一团。

李昪当即下令整顿秩序,捕杀趁机作乱的歹徒,安抚百姓。

没过多久,广陵就恢复了平静。

吴主杨隆演见李昪处事果断,又有兵权,便索性把朝政都托付给了他,升任他为仆射,让他掌管军政大权。

消息传到昪州,徐温心里五味杂陈 —— 既为义子的能力感到骄傲,又隐隐有些担心。

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受。

李昪执掌朝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吴越讲和。

当时吴越与淮南是世仇,经常互相攻伐。

李昪派人带着厚礼去见吴越王钱镠,说:

“两国连年征战,受苦的是百姓。不如罢兵言和,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钱镠正愁战事拖累国力,当即答应了下来。

从此,淮南与吴越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

李昪又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赋税,鼓励农桑,整顿吏治。

没过几年,淮南就变得富庶起来,百姓安居乐业,连报警的鼓声都很少听到了。

朝廷里的老臣都说:“这‘政事仆射’,真是个治国的好手!”

李昪在府里建了一座 “延宾亭”,专门用来接待四方贤士。

每天处理完政务,他就和贤士们在亭里喝酒聊天,询问朝政的不足和百姓的疾苦,常常聊到深夜。

当时中原战乱不断,很多有名的贤士都来投奔他。

李昪派人在淮河岸边接应,给他们丰厚的赏赐,还授予官职。

有人眼红李昪的权势,在徐温面前进谗言:

“大人,军国大政怎么能交给外人呢?还是应该让知询他们来接手。”

徐温心里本就有疙瘩,听了这话,更是犹豫不决。

李昪听说后,主动上书请求辞去政务。

宋齐丘连忙劝阻:“大人,您若辞职,不仅多年心血白费,还会连累百姓啊!“

李昪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下来。

可以徐温的怀疑要怎样应对!

第二章:权倾吴国

天祐十五年的暮春,京口的长江水面还泛着寒意,徐知诰正带着宋齐丘在江边查看水军操练,一匹快马踏着泥泞疾驰而来,骑手翻身滚落时,甲胄上的血渍已凝成暗红。

“大人!广陵出事了!徐知训大人被朱瑾斩了!”

这声嘶吼像惊雷炸在江面上。徐知诰手中的马鞭 “啪” 地落在地上,他猛地攥住骑手的胳膊:“细说!”

骑手喘着粗气,断断续续道出原委 —— 徐知训在广陵辅政半年,把 “昌华相公” 的虚名当成了真权柄。

上个月宴请群臣,竟当众调戏朱瑾的小妾,还指着朱瑾的鼻子骂:“你这降将,能有今日全凭我徐家恩典,还敢摆架子?”

朱瑾当时按捺住怒火,转头就备了 “谢罪宴”,趁徐知训醉醺醺扑向姬妾时,抽出藏在屏风后的短剑,一剑削了他的首级。

“朱将军拿着首级去见吴主,可吴主说‘他有父在,非孤敢闻’,朱将军气急了,在朝堂上喊着要清君侧,没人敢应,最后…… 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