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只负责基础数据收集,真正的分析和洞察都是我完成的。”她在办公室里大声说道。
我听了都想鼓掌。
演技真不错,奥斯卡欠你一座小金人。
王经理看了报告后很满意,还特意表扬了小雅的“专业水准”。
小雅更得意了,甚至开始对我指手画脚。
“李静,下次做数据的时候记得多思考一下,不要只会机械地执行。”
“好的,我会努力学习你的思维方式。”我乖乖地点头。
小雅满意地笑了。
她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
殊不知,她每一次的表演,都在为我收集证据。
确认单上的每一个谎言,都会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傍晚时分,我整理着手头的材料。
小雅的工时记录、实际工作内容、邮件时间戳、文件修改记录…
证据链已经很完整了。
现在就等她继续作死。
“李静,明天记得早点来,新项目的提案要赶紧准备。”小雅临走前还不忘叮嘱我。
“放心,我一定会按时完成的。”
看着她得意离去的背影,我嘴角微微上扬。
小雅啊,你永远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3
“李静,你昨天做的PPT有问题。”
一大早,小雅就气势汹汹地走到我面前。
她手里拿着我熬夜做的策划方案,脸上写满了不满。
“哪里有问题?”我抬起头问。
“创意不够新颖,逻辑也不够清晰。”小雅板着脸说,“幸好我及时发现了,连夜帮你修改了。”
我看了看电脑上的文件修改时间。
凌晨三点,我发送给她。
凌晨三点零一分,她就“修改”完了?
一分钟时间,连看完都不够,更别说修改了。
但小雅已经在确认单上写下了“优化PPT创意和逻辑结构,耗时5小时”。
“你看,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她拿着确认单在办公室里晃悠,“有些工作,还是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把关。”
刘浩配合地点点头:“小雅姐确实厉害,这么快就能发现问题。”
张萌在旁边翻了个白眼,但没说话。
我继续埋头工作,心里却在冷笑。
小雅这是越来越过分了。
下午开会时,她更是当着王经理的面,把所有功劳都归到自己名下。
“这个创意是我在深度思考后提出的。”
“数据分析的角度是我指导确定的。”
“整体框架也是按照我的思路搭建的。”
王经理听得直点头,还夸她“思维敏捷,统筹能力强”。
我在一旁看着这出戏,只觉得荒诞。
果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会议结束后,王经理特意找我谈话。
“李静,最近小雅反映你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王经理语重心长地说,“作为老员工,你应该多学学她的主动性。”
我心里一阵翻涌。
原来小雅已经开始在背后打小报告了。
“我会努力改进的。”我表面平静地回答。
“还有,她说你有时候不太配合团队工作。”王经理继续说,“希望你能放下一些个人想法,多为团队考虑。”
我握紧了拳头。
不配合团队工作?
是谁每天加班到深夜?
是谁周末还在修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