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贤妃苏砚秋,出身翰林世家,通晓音律、医理、星象。她的左手已化为半截枯枝,指甲漆黑如墨,却仍日日执笔抄录《诗经》《楚辞》,字迹娟秀如初。她将腐烂的指节削去,以银线缝合,再以朱砂绘出指尖的轮廓,宛若新生。她在寝殿设“香阁”,每日焚七种不同香料,只为研究哪一种香气,能最有效地掩盖体内尸液的腥甜。她发现:檀香压不住,龙涎香太浓,唯有“合欢露”——那曾是女帝幼时最爱的熏香,最能掩住死亡的气息。

昭仪沈知微,曾是女帝的贴身侍女,因救驾有功,破格晋位。她腐烂最快,胸腹已现孔洞,内脏隐约可见,但她从不遮掩。她每日清晨,会用金针刺入自己腹部,取出一滴尸液,盛于琉璃盏中,对着阳光细看。“你看,”她对新来的秀女说,“它像不像凝固的蜜糖?像不像晨露落在牡丹瓣上?”她甚至请画师为她画像——画中,她赤身裸体,却周身环绕九色光晕,腹中透出星河,眼中有日月流转。画成之日,女帝亲题:“形骸虽毁,灵台不昧。”

才人谢琼瑶,年方十五,本是被选入宫的江南孤女。她尚未完全异变,但左耳已开始脱落,耳廓化为半透明薄膜,能听见他人的心跳。她常躲在御书房外,偷听女帝批阅奏章。有一次,她鼓起勇气,将一封手书塞进龙案缝隙:

“陛下,您是否也听得见? 那些在我们体内流淌的,不是死水, 是我们还活着的证据。”

女帝看见了。

当晚,她命人将谢琼瑶召入御前。

没有责罚。

没有惊慌。

只是轻轻握住她那只即将化为灰烬的手,说:

“你听见了,很好。” “因为只有听见的人,才能继续歌唱。”

4 第三章:锦衣之下,是魂在燃烧

女帝的寝宫,名为“璇玑殿”。

殿中无烛,因她无需光明。她的肌肤,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珍珠光泽,如月下鲛绡。

她的床榻,由整块寒玉雕成,内置三百六十枚暖玉珠,昼夜不熄,只为维持她体内最后一丝温度。

她的梳妆台,是前朝遗宝“九霄镜”,传说能照出人心所念。如今,镜中映出的,是一张完美无瑕的容颜——可若细看,镜背却隐隐浮现出另一幅画面:一具乌青躯体,胸腔裂开,内里竟有星辰流转,五脏如玉雕,脉络如金丝,宛如神祇的内核。

她每日寅时起身,由十二名宫女伺候更衣。

第一层:素纱亵衣,绣有“百蝶穿花”,实则为药布,浸透千年参汁与龙脑香,延缓腐化。

第二层:鲛绡中单,织入凤凰真羽,可吸收尸液,转化为养分。

第三层:金缕玉衣,以天山玄铁丝为经,南海碧玺为纬,每寸布料皆含“镇魂符文”,由国师亲手篆刻。

第四层:霓裳羽衣——此乃天下至宝,由三百年前一位女匠师耗尽毕生心血织就,共用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七颗夜明珠,七百七十七根凤凰尾羽,七十七斤南海珊瑚粉,七斤极北玄冰蚕丝。

穿上它,她便不再是“人”。

她成为了一尊行走的神像。

她走过之处,空气凝滞,鸟雀噤声,连风都不敢拂动她的裙裾。

可没人知道——

当夜深人静,宫女退去,她独自立于殿顶观星台时,会脱下所有华服,露出那具早已支离破碎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