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吊灯的光芒流泻而下,落在香槟塔上折射出炫目的光晕。江临被簇拥在人群中央,量身定剪的西装衬得他身姿挺拔,唇边噙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恭贺。今夜是他的庆功宴,庆祝他的新书——《永恒之镜》,再次横扫各大畅销榜,斩获无数殊荣。
沈知意端着半杯香槟,缩在宴会厅最不起眼的角落,厚重的窗帘阴影恰好将她吞没。空气里弥漫着香水、雪茄和成功人士志得意满的气息,熏得人有些头晕。
“江老师,这一本的哲思深度真是惊人,您是如何构思出‘永恒之镜’这个核心意象的?”一个评论家模样的男人激动地比划着。
江临从容不迫地抿了一口酒,眼神温和而疏离,这是他应对专业提问时的标准神态:“灵感来源于一次博物馆的观展经历,阿尔忒弥斯镜前的瞬间顿悟。我想探讨的,是人类对永恒虚妄的追逐,以及自我认知的折射……”
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磁性。
沈知意默默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杯壁。
博物馆。是了,三个月前,为了捕捉那个意象,她在市立博物馆那面仿制的古希腊银镜前,整整站了一个下午,直到闭馆铃声响起,看着光斑在冰冷镜面上移动、变形、最终消逝,腿站得麻木,心里却为那瞬间捕捉到的虚无感而颤栗。那感悟里,掺杂着她硕士时期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心血,但江临从不关心这些,他只需要最终那盘“菜”。
回到这里,她把那份颤栗、那份冰冷的感悟,揉碎了,喂给他。
他消化得很好。
人群又是一阵赞叹。有人提起书中一段关于失去的描写,极致的痛苦与平静的绝望交织,堪称年度最催泪段落。
江临的笑容淡了些,眼底适时浮现一丝恰到好处的、被称为“作家敏感”的忧郁:“失去是永恒的命题。有些情感,或许需要共情才能触摸其万一。”
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沈知意所在的角落,很快又移开。
沈知意的心口像是被细针轻轻扎了一下,一阵细微却清晰的疼蔓延开来。共情?他是在暗示,那段撕心裂肺的描写,源于他自身某段不为人知的深刻情感经历吗?那段描写,源自她外婆去世时那份无法言说的空洞。
宾客们显然也接收到了这种暗示,目光在他俊朗而略带“故事感”的脸上流连,气氛变得更加微妙而推崇。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轻佻的声音插了进来,是某个娱乐周刊的记者,带着几分酒意:“江老师,您每次出手都这么惊艳,外界一直有传言说您背后有高人指点呐?比如那位……常来给您送资料的沈知意小姐?”
热闹的氛围瞬间凝滞了一瞬。
所有目光,包括江临的,再次若有似无地飘向沈知意这个角落。
她捏着杯脚的指尖微微发白。
江临忽然笑了起来,是那种听到无稽之谈的、爽朗又不失宽容的大笑。他拍了拍那位记者的肩膀,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宴会厅。
“知意?”他语气轻快,带着一丝亲昵的打趣,“她确实帮了我很多,整理资料,处理些琐事。是个很得力的助手。”